如何管控医院医保不良事件_0
不良事件在医院管理中属于负性事件的范畴,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并通过事件的上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有利于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中国医院协会医保专委会制定的《全国医院医疗保险质量管理办法》,第一次提到了医保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概念。为适应医保管理和服务工作要求,加强医保基金监督管理,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建立了医保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管控平台,并纳入医院不良事件统一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医院医保管理质量。
实施分级管理
首先,我们对医保质量(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了定义,即在患者就医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医保待遇、医保基金安全,以及影响医保管理工作安全的因素和事件。对医保安全(不良)事件,我们进行如下分类:医保设备设施故障,如医保结算终端安全存取模块(简称PSAM卡)故障、自助机故障、读卡器故障、医保服务器故障、其它医保设备设施故障等;医保信息安全事件,如未经批准改变PSAM卡使用地点、转借/套用PSAM卡、医保信息被篡改、医保卡信息泄漏、医保卡信息被窃取、医保卡信息丢失,以及医保信息录入错误、医疗费用记入他人名下、医保信息被破坏等事件;医保基金安全事件,如冒卡就医、医保套现等;医保政策执行事件,如挂床住院、虚设床位、轻病入院、分解住院、重复收费、分解收费、多收费、超医保范围记账,以及检查、治疗、用药与病情不符等;医保管理不良事件,如未履行参保人知情同意告知,虚开、买卖、转让门诊和住院票据,无资质医师(未开通医保协议)开具医保处方,收费清单、票据与实际医保待遇不相符等。我们将上述医保安全(不良)事件按严重程度分为Ⅰ级事件(警告事件)、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Ⅳ级事件(隐患事件)4个等级,并制定与之相应的上报及处理流程。
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医保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有助于追溯不良事件的信息源、实时进行风险提醒,以及防范并监测潜在问题的再次发生。同时,不同部门共享在系统中存储的数据,有利于医院管理人员基于不良事件的共性寻找解决方案,将数据报告转化成可操作的规范,也可以使相关人员能从他人的过失中吸取经验教训。为实现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医院建立了医保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平台。该平台搭建在医院整体不良事件管控平台上,是根据医保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的特殊需求建立的子平台,医院临床、管理、后勤等部门均有使用权限。为充分发挥医保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管理的作用,医院医保管理科开展了相关制度的培训与学习,明确上报方法及途径,宣传上报保密制度和奖励机制,提高员工上报积极性。同时,医保管理科及时对医保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进行核实,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进行集中分析,查找问题根源,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汇报上级领导。对主动上报的员工和部门,医院均给予绩效加分奖励。
助推医保管理效能提升
文: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医保科科长 骆慧云
编辑:杨真宇 姜天一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闫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