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启试点,今天(6月1日)起,在药店买医用口罩可以刷医保了。


  上海药店卖口罩可刷医保


  根据《健全上海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办法》,近日,上海市医保局、市商务委、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试行个人账户支付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医用口罩费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指出,将按第二类医疗器械实行注册管理的医用口罩,包括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纳入个人账户在定点零售药店扩大支付的范围。


  上海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上述医用口罩的费用,先由其个人医疗账户当年计入资金和历年结余资金支付,不足部分由个人支付至“自负段”标准。


  上海市医保局还指出,各定点零售药店应合理定价,严禁高价销售。


  同时,医保部门将加强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医保费用的审核和监管,药品监管部门做好医用口罩质量安全监管,各区市场监管局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监督检查。商务部门加强对药品零售行业指导,保障医用口罩供应。


  个人账户在药店的支付范围扩大


  将医用口罩纳入个人账户在定点零售药店扩大支付的范围,上海并非全国首例。


  2020年2月,江西省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重点防控物资调配保障组表示,直至疫情结束,群众购买口罩可使用本人医保个人账户支付。


  2020年3月,黑龙江省医保局也提出,在疫情期间将疫情防控用品临时性纳入基本医保个人账户支付范围,方便参保群众使用个人账户购买口罩、酒精、消毒液等消杀物品。


  除了江西、黑龙江等将防疫用品临时性纳入个账支付范围的地区,也有部分省市未对时间作出限制。


  例如,去年5月,江苏盐城市医保局发布《关于规范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管理的通知》,宣布拓展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其中就包括支付医保目录外的特定费用,具体如下:


  1.购买医保目录外的准字药:可用于在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和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医保目录外的准字药。


  2.购买疫情防控用品:可用于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各类医用口罩、医用手套、医用酒精、医用雾化器、84消毒液、医用棉球(棉签)、医用纱布、绷带等疫情防控用品。


  3.中医特色疗法:内科病推拿、磁热疗法、中药蒸汽浴。


  4.口腔病防治:洁齿费。


  5.家用简易医疗器材:血压计、听诊器、氧气袋、体温计、胰岛素注射器、血糖试纸、创可贴、拔罐、医用颈(腰)围固定带、疝气带。


  从个人使用到全家使用


  个人账户使用范围扩大不仅表现在可支付的品类上,也体现在可使用人群上。


  今年年初,上海市政府印发《健全上海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今年7月1日起,要分步扩大个人账户使用范围。


  个人账户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去年4月,国办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全家可用”,此后,江苏、安徽等省市先后推进。


  上海的《办法》正是对国家文件的进一步落实。


  《办法》指出,今年7月1日起,上海要分步扩大个人账户使用范围。个人账户可以用于支付参保人员本人及其配偶、父母、子女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以及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耗材发生的由个人负担的费用。


  此前,我国社会保险法及相关实施规定等配套法规对医保卡家庭成员之间能否共享并未作出明确规定,而个人账户全家可用,更符合医保“保基本”的本意,能让医保个人账户得到更充分的使用。


  这6类情况医保不报销


  使用范围扩大不代表没有限制。比如,个人账户就不得用于养生、保健品消费,包括其在内,以下6类情况医保也不会报销:


  1


  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


  2


  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


  3


  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


  4


  在境外就医的。


  5


  体育健身、养生保健消费、健康体检。


  6


  国家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的其他费用。遇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经法定程序,可做临时调整。


  (以上漫画图源:中国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