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银行卡为诈骗团伙进行“跑分”洗钱,退休老人被刑事拘留
根据湖北省江汉油田公安局通报,4名退休老人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被刑事拘留,案件涉及为诈骗团伙提供银行卡进行“跑分”洗钱活动。
一、案件基本情况
1. 涉案人员
警方抓获的5名犯罪嫌疑人中,除1名38岁男子宁某外,其余4人均为年过六旬的退休老人。他们为获取“好处费”,主动出借个人名下2至3张银行卡,并在明知资金来路不明的情况下,按指示进行转账、取现等操作,涉案金额达90余万元,涉及10余起案件。
2. 操作模式
犯罪团伙利用这些银行卡进行“跑分”洗钱,即通过多层级账户转移非法资金,掩盖赃款来源。警方指出,此类行为使持卡人沦为犯罪工具,直接参与洗钱链条。
二、法律后果与处罚
1. 刑事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二条:明知是犯罪所得仍协助转移、掩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者可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为网络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帮助的,最高可处三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非刑事惩戒
信用惩戒:违规记录将纳入个人征信,影响贷款及信用卡申请。
业务限制:5年内暂停非柜面银行业务(如网银、移动支付),且无法新开账户。
行政罚款: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尚不构成犯罪的,可处十日以上拘留,并处违法所得1-10倍罚款或最高10万元罚款。
三、警方提醒与防范建议
1. 警惕“出借账户”陷阱
出租、出借银行卡或手机卡均属违法,即使未直接参与诈骗,也可能因协助洗钱承担刑责。警方呼吁公众对“高额回报”保持警惕,自问“合法吗?正规吗?靠谱吗?”。
2. 典型案例警示
类似案件中,部分参与者以“跑腿取钱”为由协助犯罪,最终被认定为共犯。例如,深圳一男子因多次为诈骗团伙取款10余万元,被判有期徒刑四年。
四、案件启示
老年人因法律意识淡薄、辨识能力较弱,易成为犯罪团伙目标。此案警示公众需增强法律认知,避免因小利陷入犯罪泥潭。相关部门亦需加强反诈宣传,尤其针对老年群体开展普法教育。
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可参考[法治日报](https://new.qq.com/rain/a/20250330A050SJ00)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