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 张琦敏 摄


  3月1日,2022年全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在昆明会堂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信用就医”试点工作已被列为2022年市政府为民实事之一,今年要在全市20家定点医院门诊就医环节实现“先看病后付费”情景落地,借鉴“医保电子凭证”推广经验,为10万名医保参保人提供信用就医购药服务。


  会议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昆明构建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85.92万人,基金运行安全平稳、风险可控,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网络进一步织密,书写出了一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全市脱贫户9.57万户、脱贫人口35.09万人,确保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实现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脱贫人口医保待遇全面落实。有力支撑全市疫情防控。2021年统筹基金划转9.25亿元作为疫苗费用专项资金,上解省级5.83亿元;全市拨付疫苗接种费用共计1.19亿元,以超10亿元的保障力度铸牢春城防疫资金链条。


  稳步提高参保群众医疗保障待遇。2021年,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增加30元、个人缴费标准提高40元,人均筹资标准达到941元。全市享受基本医疗保障待遇86.9万人,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年度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升为5000元,门诊特殊病慢性病与省本级同步实现职工、居民医保病种统一、用药统一。同时,2021年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顺利实施,城乡医疗救助统筹层次全面提高,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紧密衔接。


  打造国家DRG付费试点“昆明样板”。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DRG付费试点城市,试点医院扩大至50家,住院费用统筹基金支出增长率平均降低约5个百分点,医院不合理费用增长得到有效遏制。促进就诊新次序的建立和医疗资源的重新分配,三级医院收治常见病例数与总病例数占比由47.35%下降到27.86%,二级医院收治慢性病患者住院的病例数与总病例数占比由39.62下降到18.75%。2021年底,被评为国家DRG付费示范城市,“昆明经验”在全国范围内示范推广。


  会议强调,2022年要续写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完善昆明市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


  全面落实待遇清单制度。要加快推进昆明市待遇清单制度实施,确保医疗保障基本制度、基本政策、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和标准与省级统一,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费率由原来的9%下调为8%,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43万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上调为17.58万元。同时,全面落实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落实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特殊群体参保政策及待遇保障。


  继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总结医疗保险DRG付费国家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扩大DRG付费医院范围,完善总控付费、考核付费、病种付费和床日付费结算办法,建立健全普通门诊医疗费按人头包干结算办法,进一步夯实以DRG付费为主的复合式医保结算政策体系。建立完善医共体打包付费制度。


  此外,还要加快推进《昆明市社会医疗保险条例(草案)》审议出台。经昆明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省人大常委会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争取在2022年出台云南省首部地方性医疗保障领域的法规。这部重要的创造性法规的出台将是昆明市在医保领域的标志性成果。


  云南网记者 张琦敏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