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区人社局进一步完善“一站式”解纷机制,落实“三个到位”,全面提升劳动维权服务质效,为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提出新思路、开辟新路径。探索“就业+”模式,多渠道优化就业创业服务,着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劳动者维权的安全感和获得感,破解劳动者面前的维权和失业双重难题,五华区人社局延伸工作链条,积极探索“劳动维权+就业帮扶”工作机制,让劳动者维权求职两不误。


  一、前移服务关口,守好劳动维权第一线


  劳动争议预防到位。常态化开展“进园区、进企业、进工地”普法活动,以规上线上企业为重点,突出新就业形态群体,深入开展“上门问诊”活动,帮助企业进行用工体检,为企业量身定制规范劳动用工“法律处方”,发现有劳资纠纷隐患的情况,及时引导员工和公司开展协商,从源头预防争议发生。


  联动机制调处到位。以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仲裁队伍为基础,与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协调联动,调动行业协会、企业调解组织、园区调解组织广泛参与,将“源头”的预防性、“调解”的便利性、“援助”的公益性、“执行”的权威性结合起来,多管齐下、共同参与,构建全方位、多元化的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案后跟踪服务到位。建立已结案件的跟踪回访机制,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开展回访,对调解案件,督促调解结果的履行,及时了解履行情况,深入检验调解工作质效,做到每案必访、全程跟踪服务,着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增强服务意识,激发就业创业新动能


  “就业+党建”畅通服务脉络。聚焦“以服务促党建、以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乐业五华”就业创业党建联盟的引领作用,创新创优党建联盟轮值活动,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活动宣传政策、培训技能、搭建桥梁,优化企业服务,深化政企合作,加强联动共建,推动政府与企业、高校、新兴领域有机联接。


  “就业+数字”提升服务效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渠道,引导辖区用工单位通过“就业彩云南”“昆明智慧就业平台”“昆明五华人社”公众号等省市区级平台发布岗位。积极推进市区两级就业岗位信息共享机制,对行业用人需求与求职人员个人就业意向进行优化调配,实现市区两级就业岗位“双向共享”,求职人员与求职岗位“双线互通”。推广使用“不见面”“零接触”招聘服务,引导企业、求职者开展线上招聘和求职。


  “就业+技能”助力群众增收。强化职业培训推动灵活就人员等群体提升劳动技能素质,以创业培训为重点,坚持以培训促就业、以就业带培训的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灵活就业人员创业就业培训活动。以就业培训为依托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积极指导培训机构,将理论培训与技能操作训练紧密结合,通过开展导向性、订单式、储备式等行之有效的培训,实现灵活就业人员的技能水平与就业岗位有效对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就业稳定性。


  三、创新服务举措,维权与就业“双轮”驱动


  强化内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五华区人社局整合内部资源,加强监察、仲裁、调处、就业等内部部门的沟通协调,在五华区劳动维权综合服务窗口基础上,为维权者多想一步,引入就业帮扶服务因子,搭建“劳动维权+就业帮扶”一体化平台。由联合窗口向维权失业人员收集其求职信息和就业意愿,形成服务清单,推送至就业部门;由就业部门广泛收集用工需求,综合分析供求,准确匹配定期反馈。通过打通收集、反馈双向沟通渠道,定期做好双方的数据对接和工作衔接,联动开展服务活动,在劳动维权的同时精准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劳动维权和就业服务的双重效能。


  立足权益维护,延伸服务链条。五华区劳动维权综合服务窗口配置了专业调解员队伍、律师调解工作室、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原有劳动纠纷案件的接待、法律咨询、引导、调解、立案、法律援助一条龙服务基础上,拓展“边维权边推荐就业”服务,丰富化解劳动争议矛盾纠纷服务内容,延伸劳动维权服务链条,在有效化解劳动争议矛盾纠纷的基础上,实现失业与就业“无缝”衔接。特别是“1号求职机”的引入,将劳动维权与数字化就业新模式有机融合,让失业维权者能够更加高效便捷获取就业机会。借助1号求职机,劳动者可以通过“刷脸求职”的方式生成简历,自动匹配快速投递到全国的岗位。


  下一步,五华区人社局将继续探索“劳动维权+就业帮扶”联动服务,进一步完善“一册一书两账”工作机制,规范用工秩序,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拓展“乐业五华”就业创业服务网络,将零工市场与数字化就业新模式有机融合,帮助求职者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来源:昆明五华人社


  责编:黄璐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