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生育支持政策再升级:一孩家庭首享50%社保补贴
江苏省政府于2月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江苏省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提出15条“组合拳”政策,覆盖生育、养育、教育、住房、就业等多个维度。其中,首次将生育一孩家庭纳入社保补贴范围的政策引发广泛关注,标志着江苏生育支持体系从“鼓励多生”转向“全周期护航”,为破解“生养难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一、一孩家庭首享50%社保补贴,生育成本共担机制优化
此次政策最显著的变化是打破以往仅针对二孩、三孩家庭的补贴限制,首次将生育一孩纳入支持范围。《若干措施》提出,企业为女职工支付产假期间社会保险费用的补贴标准,在现行二孩、三孩补贴基础上,对生育一孩的企业给予50%的补贴,旨在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推动生育假期成本共担机制更加公平。例如,某企业若为一名生育一孩的女职工缴纳产假期间社保费用1万元,则可获得政府5000元补贴。这一政策不仅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也减少企业对雇佣育龄女性的顾虑,助力职场性别平等。此外,政策还强调严格落实产假、延长产假、男方护理假等制度,确保生育家庭“权益可享、假期可用”。
二、生育保障体系扩容:医疗、失业群体获精准支持
江苏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强化对特殊群体的保障。自2025年3月1日起,女性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生育的,可一次性加发3个月失业保险金,为失业女性提供生育期间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时,辅助生殖技术、分娩镇痛等13项医疗服务项目已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累计惠及超17万人次,减轻群众“不能生、不敢生”的医疗负担。例如,无锡市锡山区自2024年起实施生育奖励政策,二孩、三孩家庭最高可获4万元奖励,未来这一政策将推广至更多有条件地区。
三、托育服务扩容提质:2025年实现普惠托位全覆盖
针对0-3岁婴幼儿“托育难”问题,江苏提出“就近托、普惠托、放心托”目标。目前全省托位数超36万个,普惠托位占比65%,南京、苏州等地已试点社区嵌入式托育、产业园区办托等模式。《若干措施》要求,2025年底前设区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50万人口以上县(市)均建成妇幼保健院,儿科床位按每千名儿童2.5张配置,并推动公办托位占比提升,支持幼儿园向下延伸提供2-3岁托育服务。政策还通过运营补贴、税费优惠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开设福利性托育点,构建“15分钟托育圈”。
四、教育、住房、就业协同发力,减轻家庭“成长焦虑”
江苏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出发,破解家庭养育后顾之忧。教育方面,将动态调整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幼儿园寒暑假托管服务,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中的全学段资助体系。住房支持上,多子女家庭可享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契税补贴及公租房优先配租,南京、南通等地已试点“购房优惠+保障房倾斜”双重支持。就业领域,政策要求用人单位为女性提供再就业培训、母婴设施及弹性工作制,并对职场性别歧视加强监管,平衡女性“职育天平”。
五、培育新型婚育文化,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
除物质支持外,江苏注重重塑社会价值观。《若干措施》提出加强婚恋观、生育观引导,推动破除天价彩礼等陋习,倡导“男女共担育儿责任”的新型家庭文化。例如,媒体将加大“超级奶爸”等正面案例宣传,企业可组织亲子活动增强职工归属感。政策还计划通过社区教育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提升家庭养育能力,让生育从“经济竞赛”回归“幸福本质”。
结语:江苏此次政策升级,以“一孩补贴破冰”为标志,构建了从孕前保障到儿童成长的全程支持网络。通过经济减负、服务提质、文化重塑三重路径,江苏正探索一条可复制的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路径,为人口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正如江苏省卫健委主任谭颖所言:“让每个新增人口都成为家庭可承载的幸福增量,才是政策的核心追求”。
(综合自江苏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及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