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医疗保险作为一种医疗保障制度,其作用至关重要,但您在报销的过程中,知道报销额度具体是怎么计算的吗?年初,张先生在市区某医院,帮家里的退休老人开具门诊特殊病种用药,碰到了一件让他不解的事儿。此次特殊门诊共花费1000块钱,他按照职工退休人员在三级医院对应的93%的报销比例,自己计算出报销金额应是930元,但实际报销金额却少了很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视频加载中...


  (张先生)“不是按93%报销的吗?你们报错了吧?”


  (泉州市医疗保障基金中心鲤城分中心工作人员 王小芸)“没有错,93%是指医保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不是总医疗费用报销93%,而且新的年度还需先扣除起付线,实际报销出来的金额会略低些。”


  (张先生)“什么是起付线?”


  (泉州市医保中心鲤城分中心工作人员 王小芸)“起付线又称起付标准,指基本医保统筹基金对参保人发生的,属于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进行报销的计算起点,在该起点以下的医疗费用,基本医保统筹基金不予支付。其中,住院的起付线按住院次数分别计算,而普通门诊和特殊门诊的起付线按医保年度全年累加计算。”


  在计算医保报销金额时,基本医保参保人医保年度内发生的住院或全年累计门诊医疗费用,在统筹基金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内分段进行计算。


  (泉州市医保局基金与待遇管理科 陈怡澄)参保人要自己先付两部分的钱,一部分是医疗费用中医保政策范围外的费用,这部分是不能报的,另一部分是在医保政策范围内费用里面,参保人要先自行付一部分的费用,这部分就是起付线。最后当医保政策范围内的费用累计超过起付线以后的那部分,就可以直接进入到医保报销,按不同医院等级的报销比例去报。


  当医保政策范围内费用累计超过起付线后,便可进入医保报销,由医保统筹基金和个人按不同比例分担。根据职工或城乡居民医保、医疗机构、门诊或住院等情况的不同,起付线标准和报销比例也各不相同。


  举个例子,王大妈是职工医保退休人员,办理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门诊特殊病种,定点在市区的三甲医院。第一次特殊门诊取药,花费了800元,扣除医保政策范围外的费用200元,医保政策范围内费用是600元,未超过三甲医院700元的起付线,因此不能报销。


  王大妈第二次特殊门诊取药,又花费了800元,此次仍有200元是医保政策范围外的费用。那么,两次医保政策范围内的费用累计共1200元,扣除起付线700元,剩余的500元便可以按93%的比例进行报销,也就是可报销465元。


  公式:(800-200+800-200-700)×93%=465元。


  随后,王大妈又因肺炎在市区的一家二甲医院住院,共花费住院费用5000元,其中医保政策范围外费用500元。由于王大妈已经发生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门诊特殊病种费用,按照全年特殊门诊算一次住院的规定,王大妈这次住院便是第二次住院。二甲医院起付标准是300元,第二次起付线按减半计算,也就是150元。按照退休职工住院96%的报销比例来算,王大妈这次可报销4176元。


  公式:(5000-500-300×50%)×96%=4176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底,我市已经取消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高血压和糖尿病门诊特殊病种的报销起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