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找工作,


  每个单位都要求体检,


  医院来回跑,


  抽血好几次,


  费用一大堆!


  其中还包括胸透等X射线检查项目,


  不停地重复体检,


  让人很是头疼。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


  《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其中明确了关于入职体检的多项要求


  一起来看↓


  《通知》指导用人单位根据工作岗位实际,合理确定入职体检项目↓


  不得违法违规开展乙肝、孕检等检测。


  对外科、内科、胸透X线片等基本健康体检项目,高校毕业生近6个月内已在合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的,用人单位应当认可其结果,原则上不得要求其重复体检,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用人单位或高校毕业生对体检结果有疑问的,经协商可提出复检、补检要求。高校可不再组织毕业体检。


  此前,


  媒体就报道过不少


  毕业生遭遇“重复体检”的折磨。


  一名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


  三个月内经历了四次体检,


  尤其是做了四次胸部拍片,


  让当事人十分担心频繁体检带来的健康问题。


  重复的体检报告,


  不仅浪费毕业生的财力、精力,


  还有损本来健康的身体。


  还有一些入职体检的项目过多过滥,


  甚至有歧视部分社会群体的嫌疑。


  有的用人单位依然把乙肝、孕检


  作为体检项目,


  让他们遭受不公正的待遇。


  应该说,


  在很多入职体检的安排上,


  用人单位没有体现出本该有的关怀,


  更像是一种提防。


  《通知》其他要点梳理↓


  对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小微企业,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政策实施期限截至2022年12月31日。


  对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在2022年12月31日前可实施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


  要把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以及残疾高校毕业生和长期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提供“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服务,为每人至少提供3—5个针对性岗位信息。


  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可通过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


  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延期还款、减免利息等支持举措,延期期间不计复利、不收罚息、不作为逾期记录报送。


  运用线上失业登记、求职登记小程序、基层摸排等各类渠道,与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普遍联系,为每人免费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


  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统称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健全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系统,鼓励受疫情影响地区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实行网上签约。对延迟离校的应届高校毕业生,相应延长报到入职、档案转递、落户办理时限。


  从2023年起,教育部门建立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制度,作为高校为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的必要环节。


  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等设立见习岗位,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


  综合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