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有多少影响?
李叔叔坐在单位小花园的长椅上,手里攥着刚发的工资条,眉头紧锁。"我是事业单位的老职工,干了22年了,听说养老金并轨后咱们这种'中人'反而最划算?这到底是咋回事?改革后退休,我的养老金会比老办法高还是低啊?这事儿闹得我晚上都睡不好觉..."
啥是"中人"?为啥说他们"赚"了?
我来给大家捋一捋!所谓"中人",就是指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这批人。简单说,就是卡在新老政策中间的这群小伙伴。
改革设置了10年过渡期(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期间"中人"退休采用一个"新老办法对比着来,保低不保高"的养老金计算方式。啥意思呢?就是用新老两种办法都算一遍,哪种高拿哪种!
这群"中人"简直是站在了养老改革的风口浪尖上,还真就"上车饺子下车面",赶上了好事儿!
"中人"的三大"福利",简直妥妥的!
福利一:过渡期补发政策
过渡期内,如果新算法(含职业年金)比老办法多,差额部分按每年递增10%的比例逐步补发!
举个栗子:假如新办法算下来比老办法每月多1000块,2023年退休的"中人"能拿到90%(900元),2024年退休的能全拿到,一分不少!这叫啥?这叫既不吃亏也不让你一口吃成个胖子!
福利二:职业年金+视同缴费的双重加持
职业年金这个东西,相当于国家给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上了份"补充养老保险",单位出8%,个人出4%,退休后按月领取。
更香的是,改革前的工龄直接算作"视同缴费年限",不用补缴一分钱!这两项加起来,简直就是养老金的
福利三:缴费基数高人一等
机关事业单位普遍按实际工资缴纳社保,而企业职工常常是按最低基数交。啥意思?就是同样工作30年,机关事业单位的"中人"算出来的养老金基数可能比企业高不少!
为啥说"中人"是最大赢家?
我给大家再分析一下:
比起"老人"(改革前退休的),"中人"虽然要交社保了,但是额外捞到了职业年金和过渡期补贴,算下来可能更划算
比起"新人"(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中人"保留了视同缴费年限这个大红利,不用为改革前的年限补缴一分钱
最关键的是,过渡期政策特意设计了"不降低"的保障,相当于给"中人"打了一针"强心剂"
当然啦,这种政策设计也是有道理的。毕竟改革不能一刀切,得照顾各方利益,保持社会稳定嘛!
给"中人"的三个小建议
算好自己的养老账
:别听小道消息,找单位人事部门算清楚自己的具体情况
关注职业年金
:这可是"第二份养老金",要盯紧它的投资收益和管理情况
别急着提前退
:过渡期内,越往后退休,补发比例越高,差别可不小
听完我的解释,李叔叔舒展开眉头,"原来如此!我这个'中人'还真赶上了好时候。以前总担心改革会吃亏,现在明白了,国家政策考虑得还挺周到的。看来我得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退休时间了..."
养老金改革是为了长远发展,咱们既要看到自己的"小确幸",也要理解国家养老体系建设的大方向。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对每个人最大的保障!
大家还有啥养老金问题,欢迎一起聊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