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山东作为人口大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优化养老政策,探索多样化的养老模式。其中,智慧养老模式凭借其高效、便捷、个性化的特点,备受关注。那么,在山东养老政策持续优化的背景下,智慧养老模式能否全面铺开,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呢?


  政策支持:智慧养老发展的基石


  山东在养老政策方面持续发力,为智慧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2024 年,山东省民政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实施方案》,旨在巩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地位,促进养老服务消费提升。这一政策虽然主要聚焦于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但从侧面反映出山东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视,为智慧养老模式在居家场景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补贴政策可能会促使更多老年人在家中安装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紧急呼叫系统等智慧养老产品,从而推动智慧养老模式在居家养老中的普及。


  在泰安市,2022 年投资建设了智慧养老管理服务平台,这一举措正是在山东整体养老政策导向下的积极实践。尽管平台在初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小程序无法使用、服务项目下单后自动退款、存在虚假和不实信息等,但在山东省民政厅的督导下,泰安市民政局积极整改。调整升级后的平台于 2023 年 7 月 15 日重新启用,入驻的养老机构大幅增多,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居家清洁、家政服务、医疗协助、康复护理以及精神关爱等 6 个类目的 20 余项养老服务。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山东在政策执行与监督方面的力度,确保智慧养老项目能够切实为老年人服务,也为其他地区开展智慧养老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


  发展现状:局部亮点与整体挑战并存


  在潍坊市,智慧养老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潍坊模式。潍坊市建成智慧养老服务中心,作为养老服务的中枢 “大脑”,实现了统计分析数据化、部署交流可视化、管理服务便捷化、督查指导在线化。该中心整合了多个平台,实现养老服务信息 “一目了然”,养老服务资源 “一键获取”,养老服务监管 “一网覆盖”。通过搭建大数据中心和视频会议指挥调度系统,与 15 个县 (市、区) 平台实现无缝对接,构建起 “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精准服务,已为 27 万余人次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通过安装智慧消防系统、失智老年人防走失关爱机制等,提升了养老服务的安全性。此外,还积极开展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育,通过 “线上直播 + 线下实操” 方式开展 10 期养老护理员培训,累计培训 5300 人次。


  然而,山东智慧养老模式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从整体来看,仍然存在诸多挑战。九三学社山东省委员会指出,政府主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资金投入大,社会组织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覆盖面较窄,“适老性” 较低。公共服务平台支撑能力不足,系统平台分散且技术兼容性差。智慧养老产业涉及多个管理部门,推进和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流程及质量的监管体制和法规制度也需要健全。智慧养老产品实用性差,普遍存在 “重技术、轻需求;重产品、轻服务;重概念、轻场景” 的现象,操作复杂,适老化、人性化设计不够,忽视老年人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涉老信息的大数据采集、分析、整合与应用等信息化工作滞后。


  行业标准尚未建立,针对智慧养老的行业标准、服务规范、质量管理和监控、风险预防、评估评价、纠纷处理、信息互联互通等相关标准化工作有待完善,产品和系统接口通信、数据格式等标准不统一,难以实现互联互通。服务模式单一,现有的智慧养老服务多集中在区级养老服务中心和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宣传不足且收费较高,养老服务成本与价格倒挂,智慧养老科技企业规模体量较小,产品研发投入不足,消费者认知度和购买能力不足。养老服务专业人员尤其是高素质技术人员缺乏,养老护理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专业护理技能差,缺乏智慧养老专业从业人才,人才储备体系尚未建立。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下的探索之路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山东智慧养老模式的未来仍然充满机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更加成熟,为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山东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产业优势,加强与科技企业的合作,推动智慧养老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提高产品的实用性与适老化设计水平。例如,鼓励企业开发操作简单、功能实用的智能健康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监测老年人的血压、心率、睡眠等健康数据,并通过手机 APP 或智能终端及时反馈给老年人及其家属,同时与医疗机构实现数据共享,为老年人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在政策层面,山东可以进一步完善智慧养老相关政策,加大对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智慧养老产业的扶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投入智慧养老服务领域,拓宽智慧养老服务的覆盖面。同时,加强对智慧养老服务质量的监管,建立健全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智慧养老服务机构和产品进行评估,确保服务质量符合标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在人才培养方面,山东可以依托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高素质的智慧养老专业人才。例如,设置智慧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既懂养老服务知识,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为智慧养老模式的全面铺开提供人才保障。


  山东养老政策的优化为智慧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局部地区的成功实践也为智慧养老模式的推广提供了经验借鉴。然而,要实现智慧养老模式的全面铺开,还需要克服诸多挑战,从政策完善、技术创新、标准建立、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协同发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智慧养老模式真正惠及广大老年人,为山东的养老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征程中走出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智慧养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