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小学初中人均公费提高110元 初中生达910元
11月10日,济宁市财政局做客“政风行风热线”。据介绍,我市在教育经费保障、校舍改造、实施营养餐计划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今年将初中和小学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提高110元,目前初中生人均公用经费达到910元、小学生达到710元。
我市还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范围扩大覆盖至整个农村小学阶段。补助标准为:在校孤儿每生每年补助3650元、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每生每年补助2000元、低保家庭学生及其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补助600元、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补助200元,受惠学生达到53万人。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初中生、小学生的寄宿生补助,每生每年分别达到1250元和1000元;对符合高中助学金资助条件的学生,根据家庭经济贫困程度,每生每年可享受1000元、1500元、2000元的补助;设立了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解决在园期间的保教费及伙食费,平均资助标准达到每生每年1200元;实行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全免费。同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农村小学教学点办学条件改善工程。三年来,全市累计投入20.4亿元用于改善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完成加固重建校舍367万平方米,更新课桌凳1.15万套,配备多媒体教室192套,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另外,市财政部门率先在全省建立城乡居民养老金正常增长机制的基础上,今年加大了老龄事业的投入,安排近1.9亿元提升各类老年群体生活水平。从今年1月1日起,将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4100元提高到4800元,分散供养标注由每人每年2700元提高到3400元;从10月1日起,将部分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生活补助标准由每服1年兵役每人每月10元提高到15元;不断健全分年龄段的高龄津贴发放制度,为80至89周岁享受低保的老人、90至99周岁和100岁以上的所有老人发放高龄津贴;继续为城镇“三无”老人、低保困难老人、“空巢”高龄老人提供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全市将有9万多名老年人享受到以上政策实惠。同时,不断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去年“三公”经费比前年少花740余万
今年,市财政局通过官方网站公开了39个市级预算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县级“三公经费”预算公开试点扩大到9个县市区。特别是通过济宁日报等新闻媒体,及时公开了用于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支出情况,不断提高预算支出的透明度。近期,又公开2013年市级“三公”经费决算情况,这是我市首次公开市级“三公”经费决算。通过以公开促监督、以监督促规范,“三公”经费得到有效控制,比上年节省花销741.4万元。(记者 山进)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7—3366066,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