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聊了给农村父母补缴养老保险的话题,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补缴与否区别不大。


  之所以是写那篇,一是因为我来自农村,之前在给我父母分析是否补缴的时候,曾做过一番研究。


  二是经常在网上看见别人问要不要补缴,是不是划算的问题,所以觉得有必要写一篇文章来说清楚这件事。


  虽然目前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还不高,但我觉得将来肯定会不断有人通过各种方式看到这篇,到时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3月23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上的演讲,领取居民养老金的,95%都是农村人口。


  因此,可以认为,凡是咨询给父母补缴养老保险问题的,基本上也都是从农村出来的。


  大家想补缴,不是因为现在多有钱,而是父母的养老金实在是太低了。


  在此在此表达我的观点,补缴与否区别不大,量力而行就可以了,具体参看前几天的文章。


  尽管补缴需要花一大笔钱,但很快就可以见到回报,因此,大家都愿意咬牙坚持。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城镇社保最低缴费基数不断提高,以及延迟退休的背景下,再加上总有小道消息传出说社保基金即将耗尽,一些年轻人对自己交社保这件事,显得兴趣不大、动力不足。


  虽然我知道,社保基金不可能耗尽,国家有一万种补充社保基金的方式。但是,不管什么原因吧,反正自称要断缴社保的说法时有发生。


  写完上篇的时候,我就在想,为啥一边想办法给农村的父母补缴养老保险,一边却要给自己的社保断缴,补缴和断缴的会是同一批人吗?


  如果是同一批人,那这届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


  老实讲,我也不知道,我猜这补缴与断缴的两个群体当中,应该是要重叠的。


  总的来说,收入越低的群体,社保成本占收入的比例越高,交社保给当下生活造成的痛感就越强烈,大家交社保的意愿就越相对淡薄。


  特别是对于灵活就业者,自己需要负担社保基数20%的部分,一个月可能大几百块钱,甚至在发达城市要上千块。


  老实讲,确实不少,我也经历过刚毕业收入很低的阶段,当时也曾想过,要是不交社保,我还可以每月多到手点钱,反正以后交够最低年限就不影响将来领退休金。


  但实际上,最终退休金的高低跟缴费年限以及个人账户金额等因素都有关系。


  反正吧,想要多拿钱,就得多缴费,这事儿也没什么捷径。


  最后,想借用给农村父母补缴养老金帖子里的一句话。


  “当年的父母不了解养老金的重要性和规则,所以以后只能领着很低的养老金,我替他们着急。”


  当我们懂得了交社保的重要意义之后,还是应该想办法交社保,给自己的将来一份保障。


  以免在我们老了的时候,被以后的年轻人说我们当年啥也不懂,就像我们现在现在说父母那一代人一样。


  全文结束,刚开始写,您的鼓励就是我坚持的动力,喜欢请三连,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