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展示


“听说医保卡里的余额年底用不完就清零了,是真的吗?”

  11月11日,家住淇滨区鹤翔东区的王敏致电《淇河晨报》热线求助。王敏说,几天前她听朋友说,如果12月底前不把医保卡里的钱花掉,卡里的钱就会清零。于是她的家人到定点医院把卡里的钱全部买成了常用药。“最近不少人在说这个问题,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淇滨区医保局工作人员。该局医保中心综合科主任张福枝说:“每到年底就会有不少居民讨论医保卡余额会清零的问题,而且网上也有不少类似的信息,这完全是误传。”


  张福枝说,国家医疗保障局和财政部曾联合发布了通知,城乡居民医保中的个人(家庭)账户会被取消,但2020年以前的家庭账户的资金不会被清零。通知中明确规定,自2020年1月1日起,医保部门不再向个人(家庭)账户分配资金,全面开展门诊统筹,原个人(家庭)账户结余资金不清零。


张福枝称,现在城乡居民享受的医保待遇主要分为住院和门诊两部分。虽然近两年医保不再向个人(家庭)账户分配资金,但是城乡居民享受的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大病保险覆盖居民医保全部参保人群,每年住院报销最高可达55万元;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稳步拓展,目录内药品数量从1535个增加到2800个,用药范围不断扩大,医疗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2019年印发的《关于做好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实行个人(家庭)账户的,应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门诊统筹平稳过渡;已取消个人(家庭)账户的,不得恢复或变相设置。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了原有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其中,新农合于2003年起推行,在建立大病统筹基金的同时,建立了个人(家庭)账户。城镇居民医保于2007年开始推行,开展门诊统筹,不设个人账户。新医改推进过程中,各地新农合的个人(家庭)账户逐步向门诊统筹过渡。特别是随着2016年城乡居民医保的整合,制度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大部分地方取消了新农合个人(家庭)账户。


  据介绍,城乡居民医保个人(家庭)账户,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在门诊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制度建立初期对培育个人参保意识、促进个人参保缴费、迅速扩大参保覆盖面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额度小、保障不足,共济能力差,易诱发滥用等弊端也逐步显现。门诊统筹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共济能力、增强基金共济效应,能更好地保障城乡居民医保待遇。各地推进门诊统筹后,可将门诊小病医疗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群众在基层医疗机构发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医疗费用均可报销。


  发布权威信息,解读网信政策,服务网络媒体,传播鹤壁声音。


  请关注“网信鹤壁”


樱花小编邀您看

  来源:综合鹤报融媒体记者 李明英、新华社


  责任编辑:董丹


  审核/总值班:张露丹


  监 制:霍海洋


点分享
点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