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程京:关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全面纳入医保
近年来,互联网医院在全国范围内涌现,互联网医疗以其便捷性、资源优化、服务质量提升以及医患关系改善等多重优势,正在逐步改变百姓的就医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4年12月,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已增长至41965万人,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已覆盖所有市县,并向社区和乡村基层延伸覆盖,全国70%的卫生院已经和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协作关系;但“看病、挂号、买药难”仍位列“不上网带来的生活不便”的第二大问题。通过远程诊疗等模式可实现“足不出户”就医问诊,解决基层就医远、就医难等问题,并促进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有效提升乡村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然而随着互联网医院的深入建设,由于无法大规模实现医保支付,正严重制约其正常运营和发展。
202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到: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进一步完善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和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我国已建成并运营的互联网医院总数约3340家,涵盖公立医院主导型、企业平台型和民营专科型等多种模式。虽然相关政策鼓励互联网医院落实医保支付,但由于医保线上支付政策的适配性不足、医保接入政策的执行滞后、审批流程不明确、医保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我国多数地区仍未开通实现互联网医疗机构与医保系统的直接对接功能。以成都为例,2022年成都市出台《互联网诊疗医保支付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院可申请医保定点,并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但截至2024年成都市互联网医院超400家,其中已经纳入医保的互联网医院屈指可数,且已获批接入医保的互联网医院,也存在纳入医保服务覆盖范围有限(主要提供常见病和慢性病复诊、在线处方续方等基础服务)、无法直接完成医保异地结算等问题,无法满足基层就医人群的个性化诊疗需求,医保支付仍是当前互联网医院需要打通的堵点。
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各地互联网医院纳入医保试点的审批机制,鼓励加快推进互联网医院纳入医保体系,扩大互联网医院医保覆盖范围,建立统一的互联网医院医保支付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公平的医保支付政策;优化异地结算流程,简化互联网医院异地医保结算手续,发挥“互联网+”优势,打造便民的中、西医疗服务体系。
2、按照接入医保的要求,互联网医院需与区域医保信息平台对接满足电子处方流转、实名认证、诊疗数据实时上传、线上结算等功能,对中小型医疗机构的技术改造成本和系统维护成本较高。建议打通互联网医院与医保系统技术数据对接功能,统一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促进相互之间的无缝对接和信息共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