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阳西,不分节假日,阳西患者可及时得到省级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技术服务。近年来,随着阳西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阳西总医院相继和省级大医院实行医联体合作共建,分别在多个学科开展紧密型合作,充分利用省级医院高水平医疗为阳西病人服务。


  省级专家“组团式”驻点帮扶阳西


  自从医共体建设以来,阳西总医院先后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眼科中心、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骨科医院)、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等10间省级三甲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与对口帮扶的三甲医院组建医联体和专科联盟。


  据阳西总医院总院长洪家文介绍,利用省城大医院的技术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和远程医疗会诊等多种形式,提升总医院直属医院专科水平,能够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医疗服务。他表示,目前省级医院会派出博士在阳西长期驻点帮扶,还会有省级专家不定期到阳西出诊、进行手术。


  除此之外,为打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最后一公里”,阳西总医院将最后一步落在了村卫生站,全力推动镇卫生院和村医建立导师制,让村医积极参与改革。通过信息化建设链接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同时通过公共卫生服务这一抓手,把村医有效管理起来,变成重点工作的一部分。


  患者一句话,他放弃休假赶来阳西


  2020年2月14日,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脊柱关节运动医学科应患者要求,即时联系医联体共建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侨医院骨科专家林永新教授前来协助,完成了一项重大的手术。


  入住总医院脊柱关节运动医学科患者徐先生,因车祸致全身多处疼痛伴双下肢活动障碍,左侧胫骨平台及腓骨小头粉碎性骨折,伤势较重,手术复杂。应患者要求,当时正处春节休假期的林永新教授在得知消息后立刻赶来阳西,对患者手术进行临床指导。虽然患者伤情较重,病理疑难复杂,但在林永新教授亲临指导和骨二科医务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该手术非常成功。


  术中,患者出血较少,复位良好;术后,精神状态较佳,伤口吻合良好,患者恢复平稳,不久后可双下肢自主活动,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对此,患者及家属十分满意。


  远程医疗、双向转诊,省级名医就在身边


  去年,86岁的陈先生在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行心脏支架植入术。但患者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使用药物效果不佳,并曾行电复律治疗,后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疑难情况,反复住院,恢复状态进展缓慢。


  2020年10月22日,廖业敏副总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会同心血管内科相关专业医师,就患者下步诊疗首次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著名专家教授进行线上远程会议。期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周淑娴教授、耿登峰教授、韦育林教授等著名专家,及时进行疑难问题的解答,对陈先生状况提出了更多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的诊疗意见,为下一步诊治提供针对性指导。


  目前,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不仅有专家驻点帮扶,定期开展健康义诊,还有著名专家教授线上答疑解惑,阳西群众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此外,针对疑难患者,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还按照“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类收治,将疑难患者送至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诊疗,从而让医疗资源得到集中和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县基层医院和大型三甲医院的各自优势,形成畅通无阻的双向转诊渠道,以打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关注


  白衣执甲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


  2020年初,根据省、市统一部署,阳西全县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在阳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阳西医共体责无旁贷,勇担使命,肩负历史重任,为疫情防控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


  2000多名医务人员筑牢“联防联控网”


  阳西虽地处海滨一隅,但当时的疫情防控形势不容乐观。滨海旅游和旅居外来人口多,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也多,春节返乡往来频繁,这些因素都给防疫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阳西医共体总指挥部阳西总医院迅速整合力量,摆开县镇村三级医疗网络强大阵势,构成疫情防控强大防线。特别是人才“统招统管统用”制度充分体现了人员统一调配安排优势,第一时间即统筹调配全县2000多名医务人员守牢疫情防控第一线,有效防控县域疫情,紧紧配合县里的统一大行动,布下外围防线“两张大网”。


  阳西总医院发挥医共体县镇村一体化管理优势,按统一标准进行培训和考核,充分调动和强化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兜基层网底,筑好县域防控第一道防线,提升重大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此外,完善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制,健全重大疫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病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机制,在各镇分院加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牌子,并由县疾控中心对各镇公共卫生人员进行专业的业务培训,让镇分院成为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发挥专业优势织密“网格化排查网”


  在去年疫情防控关键时期,阳西总医院医共体内抽调骨干力量50人,经培训后上岗,充实核酸检测采集人员团队,将全县所有集中和居家观察人员、发热患者全部纳入筛查范围,对即将临近解除观察人员进行核酸检测。这种“扫雷式”检测,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截至2021年3月23日,全县共采集咽拭子作核酸检测超16万人次,做到了所有在管集中和居家观察人员、发热患者的核酸检测100%全覆盖。


  此外,为严防输入性疫情蔓延扩散,阳西总医院按照县里划定网格化责任区,抽调专门医务人员在固定责任范围,上门对重点地区回来居家隔离人员检测体温,做好疫情防范、防控指导、卫生消毒、宣传,加强疫情防范,强化防控监督。


  与此同时,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功能,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加强阳西总医院感染病区、3间医院和县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以及镇分院发热门诊建设,进一步提高应对疫情核酸检测能力,完成疫苗冷链配送和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


  白衣天使支援前线


  在疫情防控期间,阳西总医院一线白衣天使们用实际行动,发出了战“疫”最强音,纷纷向医院机关党委递交了《请战书》,摁下红手印,义无反顾奔赴防控第一线。


  2020年2月9日凌晨一点,阳西总医院接到上级紧急通知,需要选派3名医护人员出征湖北,一小时内,数百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最后选定综合内科主任罗浓伟、护理部护师姚艳萍、重症医学科护师赖冬梅三人,一早驰赴武汉;2020年2月12日,检验中心陈心滢不惧病毒危险,主动请战到阳江市疾控中心参与标本检测……短时间内,白衣天使们纷纷勇敢走在前,化作铁血战士,守护人民安全。


  “伟大的战士须经沙场浴血的检验,真正的医者必经救死扶伤的洗礼。”阳西总医院总院长洪家文对白衣天使们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同时他激励众人,面对疫情,决不退缩,做好充分的准备,敢于迎接任何艰难困苦的考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阳西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大事记


  2017.10


  阳西县被列入全省15个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之一。


  2017.11


  阳西县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全面铺开。阳西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成立。


  2017.11.2


  阳西县域医共体签约仪式在阳西县医院集团总医院门诊大厅举行。阳西县医院集团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签署医疗联合体、广东省骨科医院阳西医院合作协议书。


  2018.1


  为打破薪酬壁垒,阳西县率先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改革,率先取消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


  2018.12


  阳西县率先实现了省、市、县、镇、村五级远程医疗平台互联互通。


  2019.1


  阳西总医院内实行卫生人才“统招统管统用”管理。


  2019.3


  阳西县“星级”镇卫生院创建项目全面启动。


  2019.4


  阳西县医院集团更名为阳西总医院;阳西县公立医疗机构实行去行政化管理。


  2019.5


  全省推广阳西县医共体建设做法和经验。


  2019.6


  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公布了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二阶段名单,阳西县人民医院榜上有名。


  2019.8.6


  广东省紧密型县城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会在阳西召开,省医保局确定阳西为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支付方式综合改革唯一试点县,并启动试点工作。


  2019.10.16


  全省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暨全面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现场会在阳西县召开。


  2019.11


  阳西医共体建设获评“2019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


  2020.3


  中国共产党阳西总医院委员会成立,阳西县公立医院实行院长目标绩效年薪制。


  2020.6


  阳西县域医共体建设案例入编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2020年《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2020.7


  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博士工作站获得“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称号。


  2020.8


  阳西医共体建设在“寻找县域医共体实践价值案例”征集活动中被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评选为“服务体系建设先锋奖”;国家卫健委调研组到阳西调研医共体建设。


  2020.9


  阳西总医院妇女儿童医院正式开业。


  2020.11


  广东省县域医疗发展专题研讨项目会议在阳西召开。


  2020.12.3


  阳江市委常委、阳西县委书记孙波在国家卫健委召开的“巡礼十三五”广东专场发布会上介绍阳西医改成效经验。


  2021.2.7


  广东召开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会议部署2021年卫生重点工作中提出,要在全省推广阳西总医院改革经验。


  |声音


  “医疗条件好了,我们更有安全感”


  阳西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获得社会各界肯定


  自从阳西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广受社会关注。短短几年内,也获得了各界好评。阳西县域医共体建设在社会上的真实反馈如何?我们进行了走访,听一听社会各界的评价。


  国家省级频频点名表扬


  “广东省阳西县对达到‘六统一’(行政、人员、财务、质量、药械、信息)的紧密型医共体实行总额预算管理的做法,取得很好成绩,值得借鉴推广。”在2021年全国基层卫生工作电视电话会上,阳西经验获得肯定。


  2020年4月,省卫生健康委调研组到阳西县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调研,期间,充分肯定阳西县医共体建设工作,对阳西总医院改善就诊环境、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对于阳西实现医疗改革的目标充满信心;2021年2月,全省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在全省推广阳西总医院改革经验。


  自从县域医共体建设开展以来,阳西医改经验多次被国家、省卫健部门推广,也在新华社、新华网、人民日报、中国网、广东省人民政府网、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网、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等多个央媒省媒平台上报道。


  医疗服务全面升级群众更有安全感


  “医疗条件好了,我们更有安全感!”这是普通群众对阳西医共体建设最直接的感受。


  “我当时挂的急诊,刚过来治疗的时候胸口很闷,好在做完介入手术后的两三个小时,就没有胸闷的感觉了。而且这里服务也很好,医生很专业,护士很贴心。”一名急诊患者在接受采访时,对阳西总医院的医疗和服务连连称赞。


  据了解,自2017年11月阳西县域医共体挂牌成立之后,阳西县人民医院逐步打造了心脑血管内科、骨科、泌尿科、脑科中心、重症医学科、介入诊断中心等特色专科,有力提升了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你们医院的会议室像大厅,预防接种门诊像个小游乐园,门诊大厅像大礼堂,中医院像医疗、水疗spa,住院部像养老院……”在阳西总医院塘口分院内,前来就诊的病人在闲聊中,你一言我一语,直夸塘口分院硬件之好。


  据悉,2018年,塘口分院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升级改造硬件设施;2019年至2020年,县里出台了政策大力倾斜支持卫生院全面升级改造,该院医疗设备也上了新的档次。


  医共体建设获得基层医务人员拥护


  “这是我们医院近20年来处理过的最罕见的剥脱性皮炎病例,它的成功解决,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更得益于阳西总医院和省级大医院医联体合作共建,让我们能在远程会诊中得到省级专家的悉心指导,让阳西的百姓能够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省级高水准的优质医疗服务。”回忆起自己负责的一起严重病例的成功治疗,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主治医师许惠敏感慨道。


  “自从县域医共体建设开展后,阳西各镇里的基层医院都跟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医师团队、医疗设备等都上了一个新的档次。尤其是医院员工的待遇,也更加有保障了。”阳西总医院塘口分院的护士表示,由于医院条件得到改善,大家犹如吃了“定心丸”,工作中,大家干劲十足;茶余饭后,大家自觉开展义务劳动,为院容院貌建设作贡献。


  作为医院发展变化的见证者,医务人员纷纷对阳西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竖起大拇指。


  【全媒体记者】张琪琪


  【图片】阳西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作者】 张琪琪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