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医保,50万定点药店怎么活?


  来源 | 药店经理人


  开药店先办医保定点药店手续,似乎成了药店经营的必要条件,药店门头都十分清楚标识了“医保定点”字号。


  若某家药店未能办下医保定点药店手续,或中途因某种事情而被暂停刷医保,那业务量或成交额很快会落下来,这已经成了药店经营的晴雨表。无论是连锁药店还是单体药店,医保刷卡品种几乎占了药店大半部分成交额,在医院周围的院外药店可能占比还要高一些。


  而且,药店报销药品的范围可能比医院还广,医院只能报销医保目录里的药品,而药店可能只要是药品均可以报销,只是个人承担的比例不同而已,所以医保产品的结算是支撑药店经营能否生存的生命线。医保每月结算多少?何时结?这两点药店老板尤其关注。


  但笔者想说的是,随着医药零售行业的高速发展,门店数量只用10年左右时间就触及天花板了,行业内卷“价格战”比比皆是,而且医保政策趋严,网上渠道让价格变得更透明,导致药店的日子比以前难过许多。


  医保趋严,除了大家熟悉的集采、门诊统筹、药品追溯码等政策,还体现在地方的医保结算规定,涉及报销周期、医保品种再筛选等。


  例如,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在国家医保目录品种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医保资金状况,又提炼出一些医保产品,方可执行当地的医保结算政策。


  所以,为了更好地生存发展,现在好多药店都开始多元化经营,“非药”便是其中一个重要赛道,常见的有药食同源商品(如中药茶饮)、中医养生服务(如按摩理疗)、美妆护肤品、平价保健品、常用医疗器械等;新兴的有宠物药房、宠物用品等。


  不过,大多数门店由于严重依赖医保,一时也难以转型,“非药”商品只是药店的一个补充,暂时撑不起门店销售的半壁江山,即使是资源充沛的大型连锁,也是靠着主打药品而生存,更不用说中小药店了。


  因此,在主盈利业务从“医保品种”向“非药”转变的过渡期间,药店需要做出一些铺垫型的工作,为“非药”业务积累势能。


  需要一提的是,这个过渡期可能比较漫长,中途也有可能比较曲折,同样也会淘汰许多药店,这需要企业有足够的耐心和敏锐的市场认知。


  至于药店前期要做哪些铺垫性工作?下述4个方向供大家参考。


  1.消除跨界违和感。药店努力去消除药品与其他商品和服务的隔阂,避免跨界经营的品类顾客不在意。


  2.满足非药商品的市场需求。药店要去深入了解相关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据此调整商品结构。


  3改变消费者认知(品牌重塑)。药店要改变消费者心中“药店卖药刷医保”的传统印象,例如药店与顾客非常熟悉的其他行业知名品牌进行合作。


  4.场景服务升级。例如,针对未来要布局的宠物市场,在店内开设宠物专区、提供宠物药师和兽医服务,增加相关顾客群体对药店的信任感。


  5.拓宽线上销售渠道。可尝试社群营销、本地直播、小红书种草、小程序商城等新模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