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过南非的公立医院吗?那里的候诊队伍能排到街角转三个弯,连感冒患者都要自带板凳排队三天。可当艾滋病患者颤巍巍掏出皱巴巴的医保卡时,护士只会甩过来一句:"下个月再来吧,药房连止疼片都断货了。"


  在这个被烈日烤焦的国度,政府大楼的空调永远开着26度,但预防艾滋的宣传手册却印得比大熊猫还稀有。官员们总爱在国际会议上哭穷:"我们人均医疗预算才200兰特!"转身就把欧盟援助的30亿抗疫专款,变成了议会大厦的新款大理石地砖。


  贫民窟的铁皮屋里,45度高温把安全套烤成了橡皮糖。18岁的恩科西挠着被蚊虫叮咬的腿说:"戴套?那玩意不是城里人避孕用的吗?"这个在垃圾山长大的少年,至今以为亲吻就会传染艾滋。他的认知水平,完美匹配了政府发放的1998年版健康教育手册。


  国际卫生组织去年悄悄做了个实验:在索韦托贫民区投放了10万枚安全套。三个月后追踪发现,43%的套子被孩子们当气球吹,26%成了小商贩的零钱袋,只有不到8%真正用在了该用的地方。更讽刺的是,这批安全套的外包装上,印着某总统候选人的竞选口号。


  雨季来临时的约翰内斯堡,潮湿空气里飘着病毒的狂欢。诊所的实习生丽莎告诉我:"上周有个病人,艾滋检测阳性后反而松了口气。他说终于不用花钱买套了,反正已经中招。"这种黑色幽默,在当地贫民窟的婚恋市场居然成了硬通货——确诊者反而更容易找到"病友"结婚。


  总统府发言人总爱炫耀"十年内新增病例下降5%"的政绩,却绝口不提同期人口暴涨了1200万。更魔幻的是,某省卫生部长去年被曝出贪污抗疫资金,庭审时竟理直气壮:"这些钱放在仓库也会过期,我这是在帮国家减少损失!"


  当欧洲来的专家建议推广暴露前预防用药时,当地官员盯着药品说明书直摇头:"每天吃一片?我们的民众连一日两餐都难保证。"他们选择性忘记了,光去年就有价值17亿兰特的抗艾药物,因为冷链运输费超支,活活在港口晒成了板蓝根冲剂。


  现在走进南非的红灯区,你会看到最畅销的不是避孕套,而是印着"已检测"字样的自制健康卡——5兰特一张,老板娘现场盖章。这些荒诞现实背后,是政府、民众和国际社会共同酿制的苦酒,而买单的永远是蜷缩在铁皮屋顶下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