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全区80余万人口!南沙11家医院实现医疗数据互联互通
从全区年度门诊总量,到医生接诊开的每一张药单;从一份CT影像档案,到诊疗全流程的记录……在广州市南沙区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平台上,连接着患者、医疗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健康医疗数据在此汇聚流动,帮助患者获得更便利的医疗服务,医疗一线问诊效率显著提升,医疗监管也愈发透明高效。
记者从南沙区卫健局获悉,该平台建设历时两年多,已于日前通过验收,目前已覆盖全区11家区属医院、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19个村卫生站,建立收集健康档案覆盖全区80余万人口。
南沙区也成为全市首个与广州市检查检验平台联通实现结果互认的辖区,医疗信息化建设模式处在全市较领先水平。截至目前,南沙区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已累计为区内转诊、转院的患者免除重复检验检查约1万次,有效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助力高效问诊:打破患者跨院诊疗数据壁垒
在南沙区灵山医院,耳鼻咽喉专科医生林华秀用电脑登陆医院信息化平台,熟练地调阅来诊患者的健康档案。
依托去年8月份在该院上线的南沙区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他如今可以轻松获悉患者此前在广州市其他医院就诊的记录,既往病史、近期用药、检验检查等信息一目了然。
“病人是不是有慢性病、对什么药物过敏、近期做了哪些检查,医生结合系统上的电子病历就能了解到,诊断时更不容易出现疏漏。”林华秀说道,这可以显著降低医患之间的沟通成本。以往遇到复杂的病例,单单理顺患者携带的纸质版检查单和病历就需要花费近二十分钟,而现在借助信息化系统,“五六分钟就能掌握患者的基本病情”。
打通患者的跨院诊疗数据,是南沙区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的一大亮点。自2018年4月启动建设以来,该项目初步完成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医疗数据的全量归集,形成居民健康档案库、电子病历库等。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平台已接入南沙区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区灵山医院、南沙区妇幼保健院、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等11家区属医院,以及南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9家社区医院,与全区医疗机构、广州市医保局、血站、急救中心、广州市卫生健康局等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了居民健康信息的跨部门、跨区域功效和利用,有效打破数据壁垒。
减少就医成本:检验结果互认累计万次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是医疗数据联通为患者带来的另外一个利好。南沙区也是全市首个与广州市检查检验平台联通实现结果互认的辖区,这意味着转院、转诊的患者有望减少重复检验检查,降低就医成本。
“比如东涌医院接诊了一位患者,他近期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拍过CT,医生可以直接通过信息化平台调取清晰的扫描影像,如果认可这个检查结果,就不用再给患者开检查单了。”平台承建方中电数据服务(广东)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CT为例,在医院做一次腹部CT要1000多元,而做一次全身CT则要8000多元,这对很多患者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据悉,接入广州市的检查检验互认平台以来,南沙区医疗机构实现互认次数约1万次,减少患者做重复检验检查的费用。
信息化平台为南沙居民就医带来的变化远不止于此。如今,南沙市民通过关注“南沙E健康”微信公众号、绑定个人信息,便可“一码通用”完成网上预约挂号、接收排队提醒、实时结算、档案查询等操作,就医体验大幅提升。
在日均接诊量将近1000人次的灵山医院,以往病人排长龙等挂号、就诊、缴费的场景一去不复返。“以前叫号全靠护士的嗓子,现在电子叫号不仅方便病人就诊,也让我们医护人员工作压力也小了很多。”灵山医院门诊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全区共通过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微信挂号的人数约 11万人次,缴费人数约12万人次。
强化医疗监管:实时掌握医疗机构运营指标
区别于独立部署的传统模式,南沙区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通过配建一套基础网络,已建立起全区统一的区域医院信息系统,实现“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建成较为领先的区域医疗集约式SaaS(即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化建设新模式,避免了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复投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目前,该平台已覆盖南沙区11家区属医院院内信息化系统、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村站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系统、120急救公共卫生管理系统等,实现全区医疗健康数据的互联互通,推动南沙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弯道超车”。
截至12月初,南沙区区域卫生信息化项目已建立全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约31万份,收集社区公共卫生健康档案约80万份,形成全民健康信息库;南沙区属医院通过信息化项目平台接收门诊量约 317万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村卫生站上线基层信息系统以来接诊病人共约90万人次。该平台同时对接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累计上传南沙区医疗服务数据约1.2亿条,数据质量、完整性均在全市处在领先水平。
高质量的真实数据采集也为透明高效的医疗监管带来可能。基于大数据技术建立的区域医疗运营情况监控平台上,医疗监管部门可以实时监控全区医疗总体情况及医疗机构的运营指标,甚至可以直接追溯到具体某一次门诊开出的某一张药单。“包括均次住院费用、用药费用等指标统计如今不再依赖医院的纸质报告,大量减轻了监管部门的手工工作量。”中电数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关键指标统计周期大幅缩减,医疗监管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
据了解,在日前召开的2020第二届中国智慧健康医疗大会上,南沙区卫健局联合中电数据的“广州市南沙区智慧云医院一体化应用模式”参选项目获评“智慧健康医疗创新应用实践案例优选榜单”创新奖。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耿旭静、董业衡 通讯员 余丽颖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林传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