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账户每年年底就会清零,


  必须尽快把钱花完,否则就亏了”


  临近年底,


  网络上关于“医保额度”的话题,


  又热了起来。


  所谓的年底“清零”说法


  到底是怎么回事?


  门诊统筹额度到底是什么意思?


  它和医保账户里的钱是一个意思吗?


  医保账户里的钱


  到底怎么用才最合适、最省钱?


  视频加载中...


  个人账户≠医保统筹


  医保个人账户余额可自动转结至下一年使用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所谓“医保账户年底清零”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无关。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不会被强制清零。


  根据我国现行医保政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属于个人及其亲属使用,当年计入账户的资金如果使用不完,其余额仍会留在账户中,下一年度同样可以正常使用。


  不过,职工医保还有一个待遇政策叫门诊统筹,门诊统筹有一个门诊费用“年度支付限额”政策,通俗来说,就是每年我们可以使用的“门诊统筹”最高报销额度。当一个年度门诊医疗报销超过一定金额时,就无法再通过门诊统筹报销费用。支付限额会根据最新数据每年进行调整,当年支付限额无法跨年累计,所以也会被一些人当作所谓的“额度清零”。


  啥是“门诊统筹”?


  门诊统筹额度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还不太熟悉。门诊统筹实际是医保报销的政策,是给老百姓的承诺。


  此前,我国在职职工个人医保账户里的钱由两部分组成,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单位缴纳的一部分。


  202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改革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单位缴纳的那一部分全部计入统筹基金。门诊统筹覆盖职工医保全体参保人员,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从50%起步。


  在门诊看病时,如果在额度范围内,医保是按照报销政策给报销的,超过额度是不给报销的。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报到额度,这不是个人的钱,是统筹的钱,所以也不存在清零,是一个共用的基金。


  即使没生病也要去医院把这个额度用光吗?


  不少网友表示,既然有统筹额度,单位也给缴纳了统筹基金,没有花到上限,是不是就吃亏了呢?


  专家表示,医保基金是一个共用基金,不是个人账户。等需要使用时,基金就能提供报销,来分散风险。钱是公共的,需要时就去使用,不需要时就不要浪费。


  医保账户余额怎么使用更合适?更省钱?


  合理选择就医机构


  按照国家分级诊疗原则,轻症患者在当地基层医院,如社区医院、镇卫生院、县医院就诊,医保报销的比例高。


  住院治疗考虑医院性价比:在需要住院治疗时,应根据病情和各医院的收费标准、报销比例来选择。一般来说,小病、常规手术在二级医院的花费相对较低,报销比例也较为可观;重大疾病、疑难杂症则可选择技术力量雄厚的三级医院 ,但需注意其起付线较高、自费项目可能较多。


  购药优选目录药


  医保能报销的药品叫医保目录用药,可以自己在国家医保信息平台查询。


  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如果需要到外地就医,应提前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这样在异地就医时也能享受相应的医保报销待遇,否则可能会降低报销比例甚至无法报销。


  特病确诊后备案


  主要针对的是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特殊慢性病种,如果得了这类疾病,可以在确诊后按照当地医保局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及时登记备案,未来在门诊看病开药的时候可以享受报销待遇。


  绑定医保亲情账户


  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 APP 等将家庭成员的医保账户绑定在一起,实现医保个账资金的共济使用,帮助家人支付医疗费用。


  关注医保账户动态


  定期查询余额:及时了解医保账户的收支情况和余额,以便合理安排就医和购药,避免因余额不足而无法使用医保支付。


  注意政策变化:医保政策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应关注当地医保政策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使用策略,充分享受医保优惠政策。


  综合自:央视新闻、三亚市医疗保障局、青海省人民医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