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图:思晨


  众所周知,社保最低需要缴纳满15年,到退休年龄才能申领养老金。而一般年满16周岁,就已经有了交社保的资格。那是否可以在上学期间就开始买社保,提前积累缴费年限呢?


  虽然操作上可行,但一般不会这么做。除了经济上的考虑,还因为社保缴费牵涉甚广。


  比如日前就有粉丝朋友留言说:他大二时就开始交五险一金,眼看快大四了,突然听说交了社保,可能影响自己的应届生身份,很是发愁。


  话说回来,大学生还没就业,真的能交社保吗?如果交了,会不会影响其应届生身份?是否会对后续的就业带来不良影响?


  如果你也有疑问,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大学生还没就业,能否交社保?

  从年龄上看,年满16周岁,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法定退休人员,其实都有资格参保。


  不过,我们常规意义上说的社保,主要针对和用人单位有建立正式劳动关系的企业职工。而还在就读的高校学生,显然并不符合企业正式职工的身份。即便有提前签约,一般也是在毕业后才开始履行合同协议。这是其一。


  其二,即便以灵活就业者的身份参保,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都有明确表示:灵活就业者参保对象不含在校未毕业学生。


  而且,所有费用都要自己承担,社保包含的大部分险种都还用不上,不管是出于成本还是适用性考虑,基本也没人会在毕业前参保。


  不过,已毕业还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如果有在从事非全日制劳动,的确是可以通过灵活就业者身份参保的。


  其中,社保缴纳基数在当地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选择,缴费比例为20%,可以参保基本养老险和医疗险,特殊人群还可参保工伤险等。


未就业交社保,是否影响应届生身份?

  对应届生身份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它和校招、考公考编、人才落户、就业补贴等息息相关。


  但还没就业,就有社保记录,是否影响应届生身份呢?


  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目前高校应届生包括当年毕业的学生,以及毕业后2年内没有落实工作的毕业生。


  其中,2年择业期内保留应届生身份的重要前提就是:没有就业、未缴纳社保。一旦有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保,一般就会失去应届生的身份。


  很多地区以应届生身份报考公务员相关岗位,在录取过程中,对方还会要求提供“无社保缴纳记录”证明。


  这意味着:社保记录的确对应届生身份有一票“否决权”。


  至于未毕业期间,通过社保代缴,虚构劳动关系完成社保缴纳,则可能造成更多误解,容易影响到应届生身份的认定。


  但社保记录,也并非所有地区认定应届生身份的决定性条件。


  比如今年福建省就明确发文:报考当地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央企在闽机构的当年度应届高校毕业生,其应届生身份的认定以本人毕业证书落款年度为准。


  这意味着即便当年度有签订就业协议、劳动合同、缴交社保等,也不影响其应届生身份的认定。与此同时,上年度的毕业生有工作经历以及社保缴交记录的,也可以报考应届生相关岗位。


毕业前参保,是否对就业有影响?

  对于要求“无社保缴纳记录”的企事业单位来说,如果毕业前有交社保,直接会影响到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或最终录用。


  不过很多用人单位也倾向于认为当年毕业即为应届生,即便此前有交过社保,只要知识能力匹配,胜任岗位,大概率并不影响实际的录用决策。


  另外,社保历史记录也属个人隐私,除非个人同意 ,一般只有自己可以查看,所在单位只能查询自己缴纳的那部分。


  通过社保缴纳、工资发放明细等来背调此前工作经历的真实性,在大部分用人单位中很常见,但也主要针对往届生,而非应届生。


  不过鉴于社保连续缴纳年限,和视同工作年限、年休假、失业金等密切相关,如果未毕业前就有积累一定的缴纳年限,后期还是可能出现一些遗留问题。


  综上,未毕业的高校学生不建议交社保,一来可能影响应届生身份的认定,二来需自行承担全部费用,适用性也不强。


  已毕业未就业的毕业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决定是否参加社保。


  当然最理想的,还是能顺利就业,有单位帮忙交社保公积金。


  你觉得呢?以上,希望有用~


  备注:本文原创,首发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网(chinahrm2002),有参考天津人社、福建日报、澎湃新闻等,仅做分享,更多请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