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爆点!社保补贴3 - 5年,应届生就业迎来春天?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业问题尤其是应届生就业难题,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话题。全国人大代表胡成中提出的一项建议,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广泛讨论的涟漪。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据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222万,同比增加43万 。在经济进入“爬坡过坎”阶段,加之经济全球化趋势遭遇曲折的大背景下,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胡成中代表指出,应届生在就业初期,因工作经验不足、技能水平有限等原因,薪资水平往往低于社保缴费基数下限。以一些经济发展中等水平城市为例,当地社保缴费基数下限可能为每月4000元,而初入职场的应届生平均薪资或许仅在3000元左右。按照规定,社保缴费需以基数下限为标准,这就导致差额部分需要个人和企业额外缴纳。这无疑给应届生和企业都带来了经济负担。
为解决这一问题,胡成中代表建议,对差额部分,地方财政予以减免或全额补贴,期限覆盖其初入职场的3至5年。这一建议直击应届生就业痛点,被视为破解难题的关键一招。
从应届生个人角度来看,这一政策能够极大地减轻经济负担。初入职场的应届生,工资收入本就不高,还要承担社保费用,生活压力较大。若能得到社保补贴,每月可节省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支出,这些钱可以用于提升自我,参加培训课程、购买书籍等,也能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生活压力,从而更加安心地投入工作。
从企业角度而言,这一政策为企业招聘应届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激励。社保及公积金费用约占企业用工成本的30%,在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双重压力的当下,减轻社保负担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招聘应届生的积极性。以一家计划招聘10名应届生的中小企业为例,若每名应届生每月社保差额为500元,一年下来企业就能节省6万元的成本,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可观的费用。企业有了更多资金,便可以投入到业务拓展、员工培训等方面,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许多专家对这一建议表示认可,认为此举有望为应届生就业市场注入新活力。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一位教授指出,这一政策不仅能解决应届生就业的燃眉之急,还能从长远角度提升整个劳动力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通过降低企业用工成本,鼓励企业吸纳更多应届生,让应届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助力企业招贤纳士,实现企业与应届生的共同发展。
除了社保补贴建议外,胡成中代表还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应届生就业的相关举措。在就业统计方面,建议将人工统计汇总方式改为大数据综合比对,将教育部门掌握的升学信息、出入境部门掌握的出境留学信息、劳动和社保部门掌握的劳动合同备案及社保开户信息、税务部门掌握的个税纳税信息、市场监管部门掌握的创业注册市场主体信息相结合,准确了解应届生的各类去向,便于各部门有针对性地施策,协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在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方面,建议降低补贴发放门槛,只要应届生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试用期内经企业自主培训,以试用期合格转正为标志,即可给企业和员工发放培训补贴,以此提高培训实效,促进应届生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也关注着应届生就业问题,他建议针对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业,实施前两年社保减半征收政策,同时确保参保人员待遇维持全额缴纳时的标准。从企业用工成本看,社保公积金费用约占用工成本的30%,减免社保有利于引导企业加大对应届大学毕业生开放更多岗位,提升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竞争力;在扣缴的环节直接减免,相较直接增加当期的财政补贴支出,不仅可以优化企业的申请流程,同时也降低了财政的当期支出压力。
当前,应届生就业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就业扶持力度。胡成中代表等人的建议,为解决应届生就业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应届生就业难的问题将逐步得到缓解,高校毕业生们能够顺利踏上工作岗位,开启人生新的篇章,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