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促进投融资平衡发展,中长期资金的引入是关键之一。长期资金一般指养老金、社保基金和保险资金等。这些资金来源相对稳定,使用期限较长,能够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支持长期资金入市,有助于改善市场的资金结构,降低市场的波动性,促进市场稳定发展。


  在我国沿海中部的一处核电基地,核电机组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工人们正在忙碌地进行施工作业。这座核电站规划建设8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是全球在运和在建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目前, 1—6号机组已全部投入商业运行,累计安全发电超过4400亿千瓦时。


  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长 张毅:目前,7号机组处于安装的高峰期,土建正在进行相关的收尾工作,8号机组即将由土建转入安装阶段。两台机组先后将于2026年、2027年分别投入商业运行。届时,8台机组总装机容量将超过900万千瓦,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超过700亿千瓦时。


  近日,中国核电发布公告,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140亿元,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和中核集团全额认购。其中,社保基金认购120亿元、中核集团认购20亿元。根据公告,本次发行所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辽宁徐大堡核电站、福建漳州核电站、江苏田湾核电站项目建设。这也是全国社保基金首次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上市公司定向增发。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 张红军:此次定增将为核电项目提供有力资金支持。此外,此次引入社保基金,也有望积极发挥长期资金的优势和市场引领作用,并带动更多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助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保险资金也是资本市场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近日,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共同注资500亿元发起设立的私募基金公司已完成备案,具备入市条件并开始建仓,主要投资目标锁定在A股及港股上市公司股票,这也是首只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改革试点基金。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 田利辉:作为大型保险公司,通过共同设立基金形式长期投资于优质上市公司,可以发挥双方投资优势,是进一步提升资产负债管理、优化投资方式的一种创新和尝试。


  作为“长钱”之一,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也备受关注,证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43家外资机构获批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其中包括加拿大迪维交易公司、新加坡阿拉瓦利资产管理公司、阿曼投资局等。截至8月23日,沪深交易所披露的2024年半年报中,约有50家左右上市公司披露的第二季度末前十大股东或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QFII身影。


  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 孟磊:海外投资者会主要偏好大市值、盈利相对稳定、估值合理的一类公司,而这一类企业,普遍为大市值的蓝筹公司以及各行业的细分龙头领域的优质的企业。


  近期,也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在华新发产品,开展新业务,加码投资中国市场。今年4月刚刚获准在华开业的安联基金近期发售首只基金产品,主要投向新质生产力产业链。今年在华注册资本金增加达40%的路博迈基金日前公告,近期获批的基金产品也主要关注中国的能源转型和科技升级赛道。


  摩根资产管理(中国)副总经理 郭鹏:我们今年有幸在A股核心指数中证A50首批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的发行中,作为唯一的外资公募基金参与其中。这都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更加注重长期投资的政策引导和回稳向好的基本面走势,为长线投资提供了土壤和机遇。


  证监会:投融资协同发力 完善“长钱长投”政策体系


  下一步资本市场将如何落实全会对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部署?一起来看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解读。


  视频加载中...


  证监会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为资本市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投资和融资是资本市场功能的一体两面,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投资融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推动投融资协调发展,资本市场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


  证监会机构司司长 申兵:今年以来,证监会已经先后出台了50多项的政策措施,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针对解决投融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投资端,要大力发展公募基金,另外发展私募股权、风险投资,推进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试点的落地。在融资端,要加大上市准入的管理,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长期资金既能为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也能为广大投资者创造中长期收益。近年来,国家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15万亿元,近五年增长1倍多,持股占比从17%提高到22%。但总体上看,资本市场的中长期资金总量仍然不足,要加快完善有利于“长钱长投”的政策制度体系。


  证监会机构司司长 申兵:进一步完善公募基金的制度,引导整个行业转变经营的理念,从原来更加注重规模,到更加注重对投资者的回报。第二方面,是要积极参与养老金制度的改革,针对不同年龄、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更加适配他们需要的投资产品。第三个方面,是要更加完善长期资金的考核机制和相关的会计核算制度,比如在如何全面落实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这方面,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机制。


  现金分红和股票价差都是回报投资者的重要方式,投资者非常关心,去年以来,证监会持续完善上市公司分红规则,通过强化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约束、挂钩控股股东二级市场减持、实施风险警示等方式,“层层递进”加强分红约束,2023年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2万亿元,共3855家公司分红,公司家数占比超过70%。


  证监会上市司司长 郭瑞明:推动分红相关政策落地见效,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推动绩优的公司一年多次分红、稳定分红。督促有能力但未分红的公司分红。针对因历史亏损导致未分配利润为负、长期未分红,但盈利能力较强的公司,尽快出台资本公积金弥补亏损的相关规则。让投资者能够更好地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培育耐心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形成良性互动。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董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