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不少人,思想还是固化在有固定工作,在国营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老了以后就可以有保障,可以领取养老金。孰不知道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在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更新,一句话:只要按照规定缴纳社保,就能在规定退休年龄领到一笔不菲的养老金。


  现在已经不分工种,不分职业,不分有官无官,年轻的时候,只要按照规定缴纳社保,到了退休年龄,就能领到一笔不菲的养老金,来安度晚年。


  那么,社保的规定是什么呢?说句通俗易懂的话,国家规定缴纳社保的额度是:当地社会平均的60%到300%,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最低缴纳60%的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每月都缴,不能中断,原来规定缴纳满15年,延迟退休后,又有新的变化。就可以达到退休年龄,领到一笔不菲的养老金。


  如果经济力量雄厚,可以从规定工作的时间起,按照300%的社会平均工资缴纳,到了退休年龄,可以领到非常高的一笔养老金。


  那么,问题来了,这60%,300%的社会平均工资到底是多少?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假如:在2024年有一个省市的社会平均工资是7000元,按照60%的标准来缴纳,每月要缴7000*60%*8%=336元,一年缴纳336*12=4032元,按照过去规定缴15年,就可以到60岁后领到一笔不菲的养老金,如果想领更高的养老金,就提高缴费标准。


  综上所述,现在的养老金制度,还是用缴费的多少来衡量养老金高低的【在机关事业单位并改革的过程中,有一段视同缴费】,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就不存在视同缴费了,尤其2014年10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人,达到退休年龄后,这个概念就从养老金制度的词典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