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兖州区“三扶”基金池认缴额已达487余万元
发布会现场
大众网见习记者 周硕 济宁报道
4月9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兖州区打造“端信兖州”品牌为抓手提升全民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的同时,如何从办好民生实事着手,推动“三人三扶三到位”工作模式的相关工作介绍。
“端信兖州”道德品牌建设既是构建和谐社会营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全民生活幸福指数的基础,更是维护社会稳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民道德素质的关键。民政局在加大弘扬时代新风,深入实施“端信兖州”道德建设的同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据悉,2018年,兖州区就已实现“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账面收入”全面脱贫,为解决政府“用钱兜底”后困难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兖州区探索推行“三人三扶三到位”民生服务新模式,通过组建明白人、热心人、带头人“三人”队伍,构筑扶老、扶小、扶困“三扶”工作体系,从“兜住底”向“优服务”拓展,实现政策落实到位、邻里互助到位和困难解决到位的“三到位”目标。兖州区通过不断增强多层次多样化全覆盖民生保障服务供给能力,助力“端信兖州”建设,充分彰显我区“端信、尚贤、兼容、乐善”的优秀传统。
兖州区从统筹构建组织架构入手,解决谁来做、谁负责问题,做到帮扶“老、小、困”群体无缝隙。区级层面专班推动,成立了主要领导挂帅、区级领导任“专班长”、民生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三扶”工作专班。兖州区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会、重点调度会、现场推进会。部门层面合力推动,将民政、发改、卫生健康、工青妇等28个相关部门单位纳入“三扶”工作成员单位,实现“1+1##_FORMAT_GT_##2”的聚合效应。镇村层面统筹推动,成立党委书记任主任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三扶”工作与医疗、教育、住房、低保、就业等民生政策落实的有效衔接,确保各项惠民政策及时落实到位。村级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实践,充分发挥村“两委”作用,动员村干部、党员、网格员、志愿者等群众的“身边人”常态化做好“三扶”工作,构建邻里守望、互助互帮、共建共享新格局。
兖州区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发力,破解民生服务“缺人、缺钱、缺资源”的“老大难”问题。建队伍,解决有人干事的问题。以村(社区)党组织为引领,通过居民直接推选、公开张榜公示,组建带头人、明白人、热心人“三人”队伍,实现了从“无人问”到“有人帮”的创新性突破。截至目前,全区344个村(社区)“三人”工作队伍已达449支5688人。兖州区设基金,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对促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在传统慈善捐助基础上,以镇街为单位建立“三扶”基金池,实行企业认缴制,在确有帮扶需求的情况下,经过“村委提申请、政府把程序、企业管审核”的流程,直接发放至帮扶对象手中。截至目前,区“三扶”基金池认缴额已达487余万元。搭载体,解决有资源办事的问题。兖州区通过集中打造、创新形式让“幸福食堂”“希望小屋”“文明实践中心”“清洁庭院”“如康家园”等“老地方”焕发“新生机”、承担“新职能”,成为“为老为小为困”服务综合体,实现了聚拢人气、提振民心、服务民生的综合效益。
兖州区把村党组织带头人和有致富能力的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又把优秀致富带头人发展成党员、培养成村“两委”带头人和“明白人”,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出台《做好“三人三扶三到位”民生服务工作(试行)的实施意见》,通过“三扶”专班牵头、联席会议协商,做到工作推进有场所、有标志、有人员、有方案、有制度、有台账等“六有”,实现工作规范化、常态化。打造了“蒲公英夜堂”“鼓楼端信里”“兖帮办”等“一镇一品”“三扶”工作品牌。创新积分评定机制。兖州区推广“积分制评定”办法,“三人”队伍与志愿积分、信用积分互通共用,按服务时长、效益评估纳入积分制褒奖嘉许范畴,或到“信用超市”兑换物品奖励,或评定“道德模范”“文明新风户”“身边好人”“最美兖州人”等精神激励,让好人有好报、好人有荣誉、有德者有“得”,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