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咋养老?绍兴探索新路径
2019-02-10 09:46 | 绍兴晚报 | 杜珊珊
春节探亲访友,家人共聚天伦,到处闹盈盈,尤其是农村留守老人,更是喜笑颜开。然而,与春节的热闹相对比的,却是平时老人们冷清清的生活。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了不少子女心头的难题。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4万人,老龄化程度约25%。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养老问题愈加严峻。尤其是农村老人,一方面农村老人经济收入低,另一方面,农村缺乏专业的养老机构和照料人员,养老问题更加突出。对此,记者深入调查,探讨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
老年公寓互助养老
两排三层公寓,隐没在别墅群中,院内有健身器材、棋牌室、阅览室、卫生室等,配置齐全。这是柯桥区福全街道尹家坂村的老年公寓“颐乐园”,共66间单身公寓,每间面积约六七十平方米,被分割成两室一厅一卫一厨。2月3日,记者前往采访时,老人们正三五成群坐在公寓的空地里、阳台上聊天喝茶,十分惬意。
“我在这里住了10年,周围都是熟悉的老邻居,比跟子女一起生活更加开心、自在。”87岁的老人王幼圆身体硬朗,老伴早年去世,是颐乐园第一批住户。“颐乐园最大的特点是互助养老,老人们互相照顾,有事搭把手,不仅解决了精神孤寂的问题,若是生病了,也能及时呼叫医生和子女。”尹家坂村一位村干部对记者说。
颐乐园由村里出资建设,提供给子女无法照顾的独居老人集中居住,位置就在本村内,一来方便子女探望,二来满足老人们恋土守家的心理。建成10年来,一直处于满员状态,目前住了83位老人。
尹家坂村互助养老模式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但对老人们来说,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也不可或缺。去年,我市大力推进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全市已建成兼具日间照料与全托服务的镇街级居家养老中心50家,示范型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19家,全市一半以上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已实现助餐、配送餐服务。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农村订餐人数还不多,助浴、洗涤等生活服务项目使用频率也不高。”柯桥区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农村老人普遍经济收入不高,生活节俭,消费习惯一时无法改变,需要一个长期适应的过程。
全托服务成“香饽饽”
在助餐、助浴等服务受到冷落的同时,有一项服务在居家养老中心格外受欢迎,那便是全托服务。
83岁的金阿素家住钱清镇凤仪村,去年生了一场大病,出院后身体虚弱,走几步都累。这些日子,全靠5个子女轮流照顾,送饭、洗衣服,晚上还要陪夜。听说镇上的居家养老中心马上要开放全托服务,她女儿早早给报了名。
“只有7张床位,已经有10多人报名。每天还不断有人来申请入住,但床位不够,只能回绝。”钱清镇居家养老中心负责人汪金美说,中心原有5张日托床位,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正在改造成全托服务,并增加了2张床位,预计年后开放。
汪金美告诉记者,该中心去年12月开业,面积约1500平方米,按照省、市星级标准打造,配备老年食堂、康复健身室等功能室,兼具日间照料和全托服务。“事实上,农村老人与城市老人不同,对休闲娱乐的需求并不大,最迫切的,还是托养照料。”
汪金美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已经18年,在她看来,老年群体中,身体不健康需要照料的人数远远大于健康人群,比如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腿脚不方便的,甚至瘫痪在床的。“家里经济条件好的,可以请专人照顾,但也很难请到有经验的护工,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家门口的居家养老中心,成了老年人中的“香饽饽”。
然而,全托服务正面临僧多粥少的问题。按照小型养老机构的标准,镇街级居家养老中心床位最多不能超过10张。“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镇街级居家养老中心建设,提升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让更多老年人能安享晚年。”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