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传捷报!榆树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步入快车道
伴随新年快乐钟声,走进“天下第一粮仓”的榆树市,放眼乡村到处是稻米堆成山,粮农笑开颜的幸福生活美景。榆树市委常委、副市长闫伟介绍说,榆树市牢记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的殷切嘱托,2022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三农”工作,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农业粮食产量实现了新突破。榆树市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毫不动摇抓好粮食生产。全市落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565.1万亩。2022年,尽管遭遇低温旱涝风雹等自然灾害,全市粮食产量仍然达到62.2亿斤,同比增长0.11%,再创历史新高,有望在全国县(市)级实现粮食产量19连冠,并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省粮食生产十佳县(市)。

现代农业城创建迈出了新步伐。榆树市认真制定《现代农业城发展规划》,实施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产品加工业扩量升级、美丽乡村建设等系列行动,开展玉米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等系列工程,2022年,全市4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全部开复工,新签约产业项目26个,协议引资额313.8亿元。全面提升全程农业机械化水平,2022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位居全国前列,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成效。榆树市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活动,2022年,弓棚镇等5个乡(镇)列入国家级创建名单。全市累计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深入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扎实推进,新建高标准农田26.4万亩,落实保护性耕作312.39万亩,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实施“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工程”,与吉林农科院战略合作,着力玉米、水稻高产攻关,大力推广高产优质粮食作物品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名列全省第二位。

农业产业发展开创了新局面。榆树市2022年,克服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稳中有进,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2家,年创产值67.8亿元。畜牧业稳步发展,全市规模化养殖小区(养殖场)发展到700个,生猪发展到204万头,肉牛饲养量达到35万头,年创产值148亿多元。园艺特产稳产保供,种植面积29.5万亩,实现产值81亿元,其中棚膜蔬菜种植面积7.3万亩,实现产值31.5亿元。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榆树市鲜食玉米被评为长春市区域公用品牌,榆树市坤泰公司等3家农产品被评为长春市名优农产品品牌,“三金”农产品唱响长春农博会。

农村各项改革增加了新动能。榆树市农业农村局长张敬甫介绍说,2022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不断壮大,农民合作社4403家,家庭农场4887家,种植大户16603家,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2.4787万公顷,占承包地面积的57.3%。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发展到663个、示范家庭农场602个。全市乡村治理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在过去已有1个国家级示范乡镇,2个国家级示范村的基础上,2022年,又有弓棚镇被评为国家级示范镇,红星等10个村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村。

农村人居环境焕发了新面貌。2022年,结合“千村示范”创建,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生活垃圾和畜禽养殖粪污及时清运,整洁街道、干净人家蔚然成风。绿化美化提质增效,造林绿化10.06万亩,打造绿化美化示范村屯63个、绿化美化提升示范村屯154个,完成安装建设农户厕所6250户,评选出“干净人家”6300户,有效带动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整体提升。在长春市乡村振兴现场会上,受到参会领导的好评。

农村扶贫帮困谱写了新华章。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市412个集中供水站水量充足、水质全部达标;坚持控辍保学,没有出现因贫辍学现象;完成危房改造218户。投资1.6亿元实施4个脱贫产业项目和4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市脱贫人口实现就业3124人,促进了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稳定增收。持续加强民生保障。实施建设幸福榆树行动计划68项,有效预防脱贫户返贫问题发生,提高了百姓幸福生活指数。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2022年,投入180万元实施防贫保险,榆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64.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5万人,临时救助困难群众3294人次,保障了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榆树市委书记林小明表示,回顾过去,牢记使命,坚定不移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展望未来,豪情满怀,踔厉奋发持续争当粮食生产排头兵。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闫相友
编辑:于悦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