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延养老”渐行渐近 千亿级增量保费怎么管?
新华网上海10月17日电(记者潘清)经过长达十多年的酝酿之后,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将于年内启动。作为养老金体系第三支柱的“税延养老”渐行渐近,未来每年千亿级增量保费该怎么管?
今年6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在2017年底前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所谓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个人收入中用于购买商业补充养老保险部分,其应缴个人所得税延期至将来提取商业养老保险时再缴纳。这一政策通过降低实际税负的方式,鼓励民众进行自发养老。
在海外,税延养老在许多国家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作为美国民众管理退休金常用账户之一,IRA(个人退休账户)自1974年诞生以来规模已增长至8.2万亿美元。
在中国,税延养老从酝酿到呼之欲出,堪称“十年磨一剑”。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中国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税降费是核心内容之一。这意味着当下推出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确是“一个合适的时机”。
除了“自上而下”的推动,国民养老需求和保险意识的提升,也为税延养老提供了发展土壤。“个人财富的增加,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在政府主导的基本养老金和企业主导的职业养老金之外,通过商业保险‘第三支柱’来实现养老投资和养老保障需求的匹配。”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剑颖说。
根据东吴证券的测算,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推出,有望撬动每年千亿元级别的增量保费,预计2027年个税递延养老金资产规模可达3.2万亿元。
“税延养老”渐行渐近,每年千亿级增量保费该怎么管?中国保监会人身保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表示,作为老百姓的养命钱、活命钱,养老保险资金的运用管理不能照搬普通商业保险的经验,更不能简单追求高回报,确保安全稳健是首要考虑因素。
以稳健运作为主要特征的庞大养老保险资产,谁来管?张剑颖表示,作为负债驱动型资产,养老保险资金考验的是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配置能力和长久期资金管理能力。在这一方面,专注于长期资金管理、拥有全品种投资能力的保险资管机构具备较为明显的优势。
张剑颖透露,平安资管开展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12年来,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已超过8000亿元。近日举行的“中国保险保障基金2017委托资产管理工作会议”上,平安资管凭借稳定优异的业绩和高标准服务蝉联“最佳投资管理团队”奖项。
刚刚起步的公募FOF(基金中基金),也有望在税延养老中扮演重要角色。去年以来,监管层发布公募FOF相关规则,研究论证包括目标日期FOF在内的各种养老型公募基金。
南方基金总裁杨小松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居民对适合的养老理财产品的需求日益迫切。从国际经验看,通过资产配置、精选基金提供长期稳定收益的FOF已成为养老资产配置的重要载体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持续扩大,区别于普惠型养老之外的高标准、个性化养老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张剑颖表示,这将催生以自愿认购为原则,且偏重投资属性的养老保险资管产品问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