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自费养老的不应该、不可能及不道德
养老问题是一个国家面临的主要民生问题,这不仅关系着老年人的权益保障以及生存质量,更关系着一个国家、社会以及民族的文明程度。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中国统计年鉴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的数据表明,截止2020年底,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15%左右,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占到20%以上。不难看出,加快推进养老问题的妥善解决十分紧迫。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分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两套保障制度,而对于农民以及城镇灵活就业者,实行的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由于没有雇主,因此他们通过自己缴纳养老保障金到15年,然后到60岁以后可以根据自己缴纳保险金的账面余额的多少来提取养老金。由于农民收入比较低,不可能购买较高保障层次的养老金,因此到60岁后其可以领取的养老金比较少。如果仅靠这个就难以实现高质量的养老生活。
而靠农民自费养老存在农民养老问题的“三不定理”:
一是不应该:农民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之一,从建国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初级以及到现在,农民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自己卓越的贡献。付出总有回报,国家在养老问题上应给予农民倾斜。
二是不可能。前面已述及,由于农民缴纳的层次比较低,到60岁后得到的养老金也比较少,很多地方现在领养老金的农民一个月近150元钱左右。这远远不够农民的生活费用开支,尤其是在物价水平日益上涨的背景下。
三是不道德。公民在养老问题上应该享有同等的待遇,但事实上农村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养老设施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很少,不少农村老人老年生活比较孤独,不符合农村繁荣强盛的要求。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