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硬”举措+“软”实力 让“一老一小”各得其乐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系着“朝阳”,“一老一小”关乎民生、连接民心。近年来,西安市卫生健康系统聚焦“一老一小”健康服务,着力促进养老和托育服务能力提质扩容,加快构建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我市各区县结合辖区实际积极探索,一批从托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等多维度推进的新业态、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7月是陕西托育服务宣传月,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西安市新城区韩北社区养老服务站和昆仑社区0-3岁早期发展指导中心,感受这里老人和孩子们各自的快乐生活,体验群众家门口不一样的“一老一小”服务“硬”举措和“软”实力。
多元化服务让长者老有颐养
7月16日这天小雨沥沥。早上9时许,记者来到了韩北社区养老服务站,屋内老人们正忙得不亦乐乎,好不热闹。“先对折,再沿着线剪,我给你拉着,领口可不能剪大了。”“嘿,你看,穿在模特身上还真是那么回事!”……活动室里,一张长桌前,20余名老人正兴致勃勃地围坐在一起,手工制作国风服装。以布为体,剪刀做裁,老人们化身巧裁缝,在谈笑风生间既活动了手、眼,也拉近了距离。身着戏服的老师和服务站工作人员小张则全程在一旁给大家打下手。
原来,辖区老人都爱戏曲,平时总喜欢三五小聚唱上一曲。服务站就特意组织开展了“非遗之夏,戏曲之美”秦腔文化传承活动,通过趣味手工制作的方式带领大家体验传统戏曲文化,感受其独特魅力。而记者也了解到,像这样的活动平日里还有很多。
每当服务站有活动,“摇人”主要靠口口相传。除了熟面孔外,来参加活动的老人还有不少是带着孙子一起来解闷的,或是在家人陪伴下组团来体验别样社区文化。这其中,满头银发、坐着轮椅的刘奶奶格外显眼。虽然腿脚不便,可今年80来岁的她已经把服务站当作是自己的第二个家。小张告诉记者,刘奶奶的儿女日常工作忙碌,陪伴老人的时间十分有限。从一开始对服务站的好奇,到如今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离开,刘奶奶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服务站度过的。
要说在这里都能干点儿啥?这个占地410平方米的服务站内大有乾坤。走进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服务大厅,围绕着大厅左侧设有娱乐活动室、书画室和餐厅,活动室以文化课堂为依托,通过组织多种文娱活动、邀请专业人员手把手教学,让老人们能够老有所学。右侧是医疗保健室及休息室,配备了包括医生、护士和护理员在内的专业医疗团队,满足老人的常规检查、疾病预防、康复治疗等服务。服务站还有专门的心灵驿站,为有需要的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如果老人腿脚不便来不了怎么办?服务站还提供居家上门便捷式医疗服务。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社区养老服务站的管理由社区委员会和企业共同负责,设有专管人员负责日常服务和管理工作。服务站实行12小时值班制度,确保老人全程安全。
随着活动渐入尾声,服务站的餐厅也飘出阵阵饭香。“西红柿炒蛋、宫保鸡丁、素炒西兰花、小酥肉……荤素搭配,保证营养健康。”小张告诉记者,服务站餐厅因为价格实惠、米饭管够,辖区居民就近来解决午餐的人不少。老人们在服务站吃饭可在原价基础上平均再少5到6元,还提供点单服务。
老有所乐才能老有所安。“服务站平均每天都有30到40位老人,大家都是老熟人,一起唠唠家常、锻炼锻炼身体,还能写写字、学学手艺,时间过得充实也有意思,这比一个人在家强多了。”刘奶奶说。
嵌入式照护让孩子幼有善育
3岁后孩子才能上幼儿园,3岁前婴幼儿则“无幼可托”,这让许多双职工家庭十分困扰。38岁的二胎宝妈小雷(化名)近日刚刚重返职场。女儿还小,正是离不开人的时候,但奈何双方父母年纪比较大,照顾孩子饮食起居体力精力都跟不上,一时间又找不到条件合适的托幼机构。“上班要做好分内工作,其间又要操心娃在家乖不乖,父母的药有没有按时吃,一旦家里谁有个头疼脑热更是忙不过来。”工作与家庭,孩子与老人,这样的“极限拉扯”让小雷夫妇心力交瘁。“现在好了,社区搭台子、家门口做早教,社区有自己的托育所,这下全家人都能各得其乐。”小雷笑着说。
小雷口中“社区自己的托育所”是指昆仑社区0-3岁早期发展指导中心。近日,记者来到该中心,在家长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体验了一堂别样的托育课。
走进教室,处处藏着“小心机”。室内所有硬件设施都是按照3岁以下孩子的身高和使用习惯量身打造的。黄绿两色软包墙围内是蓝色泡沫爬爬垫,确保孩子们可以尽情撒欢;墙上张贴着孩子们在这里快乐成长的见证,卡通书籍、可爱滑梯、彩虹桥……配备齐全的各式教具,让整个教室看起来童趣十足。“孩子们,我们要开始活动小手咯。”随着音乐的播放,老师、幼儿和家长们一起哼唱,孩子们开始跟着老师有样学样。简单的热身结束,进入自我介绍环节。孩子们有的害羞、有的开朗,老师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引导方式,帮助孩子们顺利完成任务,并送上小礼物作为奖励。自由活动期间,老师们会在一旁观察不同孩子的玩耍习惯,及时和家长们分享怎样学会放手引导孩子自由探索。在这里,孩子和家长在互动间共同成长。昆仑社区党委书记徐海红告诉记者,小区住户婴幼儿多,其中老人带娃又是多数,两代人的育儿观念不同,“如何轻松把娃带好”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事。社区作为居民的日常“大管家”,解决好每个小家的刚需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要素完备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与其说中心是托育所,还不如说更像是早教班。社区对面就是昆仑幼儿园,昆仑幼儿园既是省级示范园,也是市级‘家园共育示范基地’。社区和幼儿园联手优势互补、实现多资源共享,致力于引导家长科学育儿。孩子玩得好、家长有所学,每天这一来一去,也拉近了我们和居民之间的距离。关心关爱‘一小’的同时,也是在变相服务好‘一老’。”徐海红说。
在采访结束时,记者还了解到,昆仑社区根据场地和自身特色,整合资源现为全年龄段儿童提供个性化服务,特设室内儿童专属活动室、舞蹈室、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用于广大青少年儿童开展绘本阅读、亲子活动等服务项目,为孩子们打造出家门口的健康乐园。如果暑期家长担心孩子在家看电视、玩手机时间过长,那不妨带着孩子去社区儿童之家健康一“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