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重庆网友晒出自己的养老金核定表引发热议:60岁正常企业退休,缴费年限40年6个月,个人账户储存额8万多元,过渡性养老金1182.68元,2025年1月起每月领取养老金4586.92元。评论区里,有人感叹“这算高水平了”,也有人质疑“缴费40年才这点钱?”


  养老金的计算逻辑到底是什么?这笔钱究竟算不算高? 我们结合重庆政策,拆解这份核定表背后的真相。


  首先,重庆养老金的三大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根据公式,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以这位网友为例:


  1.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重庆上年度社平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均工资)÷2×缴费年限×1%。假设2024年重庆社平工资为8160元,若其缴费指数为0.8(企业职工常见水平),则基础养老金≈(8160+8160×0.8)÷2×40.5×1%≈2980元。
  2.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60岁退休为139个月),即80000÷139≈575元。
  3. 过渡性养老金=(社平工资+指数化工资)÷2×建立个人账户前缴费年限×1.4%。若其1996年前工龄为15年,则过渡性养老金≈(8160+8160×0.8)÷2×15×1.4%≈1182元。三项相加总额≈2980+575+1182=4737元,与实际发放的4586.92元略有出入,可能与缴费指数、过渡性养老金年限的精确计算有关。

  其次,4586元在重庆属于什么水平? 根据预测,2025年重庆普通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平均约为4600元。这意味着该网友的养老金略低于平均水平。究其原因:


  • 缴费基数偏低:个人账户8万元,折算到40年缴费期,月均缴费仅166元,说明其工资水平长期接近社保缴费下限。
  • 过渡性养老金占比高:1182元的过渡性养老金占总额的25.8%,体现了1996年前工龄的价值,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部分增长空间有限。

      为什么有人觉得“不高”?三大现实因素不容忽视:


    1. 长期缴费≠高回报。养老金遵循“多缴多得”,但若缴费基数长期按最低标准缴纳,即便工龄长,总额也可能低于预期。
    2. 过渡性养老金“双刃剑”。1996年前工龄虽能增加过渡性养老金,但个人账户积累时间短,导致后期增长乏力。
    3. 区域差异显著。重庆2025年社平工资预计为8160元,低于北上广深,同等条件下养老金自然低于一线城市。

      更重要的是,养老金的真正价值在于“终身发放”。每月4586元看似不高,但胜在稳定增长。以重庆近年养老金年均涨幅2.5%计算,10年后可达5873元,20年后突破7500元。与其纠结数字高低,不如关注制度背后的保障本质。


      那么,普通人如何规划养老更明智? 三点建议:


  • 提高缴费基数:企业职工可与企业协商按实际工资缴纳社保,灵活就业人员尽量选择60%以上缴费档次。
  • 延长缴费年限:即使达到15年最低标准,每多缴1年,基础养老金增加1%。
  • 补充商业保险:用年金险、增额终身寿等工具弥补社保替代率不足,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来源。

      最后,想问问大家:


  • 如果您是重庆职工,会选择按更高基数缴费,还是把钱存银行?
  • 您认为40年工龄领4586元,是“公平”还是“偏低”?

      欢迎在评论区理性分享您的观点,点击头像进入主页,查看更多养老政策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