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平工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养老金计发基数有什么区别?
按照国家养老金计算规定,基础养老金计算是以上年度的社平工资为计算基数。社平工资国家在5月份一般向外进行公布,随后各省将公布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最后公布养老金计发基数。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是缴纳社保的依据,最低限为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0.6,最高限为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3.0。作为每年核定个人缴费基数的依据。
而养老金计发基数则是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依据。
那社平工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养老金计发基数是怎么计算出来的,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社平工资对外公布一般为两个数据,一个为非私人企业职工平均工资,另一个为私人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数据以年进行统计计算的。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是缴纳社保的依据,是以全口径统计计算的,数据以月进行计算。
养老金计发基数,有的地方采用全口径社平工资为准,有的地方采用城填非私人企业社平工资为准,两者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因此现在采用过渡期计算,是高于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
如甘肃省2022年社平工资为: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0870元,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8108元。
2022年社保缴费基数为每月6816元,以此核定2023年社保缴费基数最低限为4089.6元,最高限为20448元。
2022年养老金计发基数为每月7359元,以此作为2023年计算养老金的依据。
我们可以看出,社平工资、社保缴费基数、养老金计发基数是各不相同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