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2022年,我国人口开始负增长,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的逐年增多,养老金的话题也是越来越引发大家的关注。而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最重要的手段。


  如果是缴纳的职工养老保险,等退休的时候,自然能领取对应的养老金。但是我国有很多农村户籍的老人,可能一辈子在农村生活耕种,没有上过班,自然也没有单位给他们交养老金。


  为了这些农村老人以后生活能有一定保障,这些老人或是其子女会为其缴纳农村新型养老保险,但是普遍缴纳额度有限,一年可能也就几百块,等到了退休年龄,每个月能领到的退休金也极为有限。


  有些农村老人可能就会考虑,能不能以灵活就业人员的身份一次性补交职工养老保险,这个想法是好的,国家也允许农民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但是如果是以前没有交过,等快到了退休年龄再想要一次性补交,国家是不允许的。


  这种情况下,这些农村老人还有另一种选择方案,就是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于那些参保时间比较晚的高龄老人,大部分地方是可以一次性补缴15年的,当然,全国各地的社保制度或有不一,也有少数地方是不能补交的。


  那农民一次性补缴15年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以后,等到了退休年龄,每月能领到多少钱呢?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如果是正常按年缴纳,国家是有补贴的,比如每年200元档次政府补贴40元,300元档次补贴50元,其他档次也都有不同的补贴标准。但是如果是一次性补缴,是不享受政府补贴的。


  以每年6000元档次为例,一次性补缴15年就是90000元。通常来说,我国的城乡居民养老金账户是由个人账户和基础养老账户组成的,个人账户的养老金=个人账户÷计发月数139个月,那每个月就能领到90000元÷139=647.5元。


  而基础养老金部分全国各地标准都是不一致的,北京是887元,上海是1300元,天津是307元,西藏是215元,宁夏是210元,其余所有省份均处于100-200元之间。如果是北京,那每月就能领取647.5+887=1534.5元,如果是宁夏那每月就能领取647.5+210=857.5元。


  也就是说,一次性补缴9000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到了退休年龄,除了北京上海,其他地方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均不足1000元。


  有人可能会问,这里的计发月数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除以139?这是我国在2005年制定养老保险制度时确定的一个数字,139个月是11.6年,它表示人们在60岁退休后的平均寿命为60+11.6=71.6岁,因此就将个人养老账户中的钱平均分为139个月来发。当然,我国的平均年龄早已不是71.6岁了,2022年我国平均年龄为78.3岁。


  可能有人会有疑问,那过了71.6岁以后,这个钱还发不发呢?这点大家不用担心,139只是在刚退休计算养老金时用这个数字,并不是说过了139个月,钱就不发了,过了71.6岁也会继续发下去了。


  至于农村老人一次性补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否划算,如果是北京上海,肯定是划算的,如果是其他地区,那就见仁见智,需要大家依据自身情况做出了选择了。